泸溪县:漫漫乡村路 铿锵老兵行
发布时间:2022-12-24 来源: 红星网 作者:佚名
漫漫乡村路 铿锵老兵行
——记泸溪县岩寨村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纪实
十月金风,秋阳杲杲。在泸溪县洗溪镇西北边陲的岩寨村,3名工作人员沿着盘山公路,轮流拿着扩音呐叭边走边喊着防火宣传口号,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传遍村寨各个角落。
这是该县卫生健康局驻洗溪镇岩寨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现年51岁的黄始刚是岩寨村驻村第一书记,45岁的吴学望和53岁的张金国是岩寨村驻村工作队员。3人中,除了张金国是新选派到驻村岗位的“新兵”外,黄始刚和吴学望则是有着三轮以上驻村工作经历的“老兵”。
“今年,是我驻村工作的第10个年头,村里遭逢了罕见的旱情,对村民生产生活和农业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一定要守好基层群众的钱袋粮仓。”驻村第一书记黄始刚指着饱受干旱的油茶林坚定说道。
广阔农村 孕赤子之情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广阔农村,大有可为”……2013年,国家吹响了精准扶贫的集结号,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脱贫攻坚战拉开序幕,一大批机关团体、党员干部、有志青年奔赴到脱贫攻坚一线战斗。
“我是党员,我报名……”
作为该县卫健部门中层骨干的黄始刚,凭借20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第一时间响应党委政府号召,41岁的他首次走上了驻村工作岗位——到武溪镇城北社区担任移民村第一书记。
城北社区是库区移民村,2015年撤乡并村后,由原来三个村(社区)合并,成为全县唯一一个贫困社区,不仅人口多,村情也相对复杂。
“当时的黄书记年轻、更有干劲,为了社区群众四处奔走,找资金、跑项目,带领我们一起挖水井、修水渠、建村部,社区干部和群众都相信他。”城北社区支部书记范词平回忆起当年情景历历在目。
“我是农村出来的,深知农民的艰辛,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在基层干一辈子。”一句朴实的话,却饱含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情,更成了黄始刚往后10年的驻村承诺。
在城北社区的3年,黄始刚带领工作队和社区干部,先后修建了老城仙泉水井和1600米灌溉水渠,解决四组2000多人饮水困难和15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新建占地4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等一直使用至今。
深耕之水 拔老寨穷根
2016年,黄始刚跟随后盾单位转战到当时的贫困村——洗溪镇岩寨村担任第一书记。
这一年,37岁的吴学望被后盾单位增派到岩寨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担任过二级机构负责人的吴学望不仅工作思路清、进入角色快,干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很快就与黄始刚等老队员磨合融洽。
缺水是岩寨村当时最大的难题,工作队进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水池。
“有水总比没水强,用来洗衣、饲养牲畜总还是可以的。”由后盾单位出资在二组猫子溪修建的饮水池,通过检测发现含氨氮指标过高,但对于长期缺水的村民而言却不以为然。
“饮水安全不是儿戏,不合格的水源坚决不能用,我建议重选水源。”黄始刚在得知猫子溪水源检测不合格后,带领工作队亲自上门做群众工作,下定决心重新修建水池。
建水池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后盾单位之前投入的资金因为水质不合格全部“打了水漂”,这次不好再向单位“开口”要。
“走投无路”的黄始刚,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向后盾单位领导汇报,单位领导不仅理解安慰他,还亲自出面到县水利局汇报衔接,帮助争取到了150万元的集中供水项目。
2017年10月,重新选址修建的两口大井、蓄水池和管道铺设等集中供水项目顺利完工,经水质检测后全部达标。
“黄书记他们是我见过最负责的好干部,凡是老百姓的难事,他们一件没落下,都会想方设法去做成。”老党员杨世发看着家门口水龙头“哗哗”喷涌而出的自来水兴奋不已,困扰岩寨村千百年的缺水问题在这一刻被彻底解决。
在岩寨村的3年,黄始刚带领工作队坚持驻村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核处、情况一月一上报“三个一”工作机制,与村支“两委”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溪坝整修、集中供水、光伏电站、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接连落地,帮助岩寨村顺利成为全县第一批脱贫摘帽的村。
通组之路 连致富大道
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战鼓齐鸣,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起冲刺。
为了加快精准脱贫步伐,黄始刚和吴学望跟随后盾单位再次转战到更为偏远的深度贫困村——洗溪镇李什坪村开展驻村扶贫。
偏远落后、基础薄弱、产业空白、党组织软弱涣散,一连串的帽子扣在驻村工作队身上,让他们倍感压力。
“修不好路,就不要在这里驻村了……”
初到李什坪村工作的黄始刚和吴学望,被几十名村民围堵在村部反映诉求,一些村民情绪激动,令场面顿时陷入僵局。
“没有公路,村民生产生活和出行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在得知村里还有四个组一直没有通公路后,黄始刚当即和村民约法三章,誓必要将公路修成。
为了修路,黄始刚带领工作队每天起早贪黑,亲自搞调研、做规划、报项目,主动找到后盾单位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和分管县领导汇报村里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得到县里大力支持,前后不到四个月时间,一、二组的通组公路建设项目就通过了立项审批。施工队进村那一天,现场村民个个脸上露出的期盼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路通了,生猪养殖和销售都不愁了。”2019年10月,一、二组16公里的通组公路全线贯通,村民田昌旺第一个驾驶三轮车拉着生猪外出售卖。
2020年11月,四、五组全线2.5公里的通组公路也实现贯通,全村从此告别了肩挑手提、翻山涉水的苦日子。
为了让李什坪彻底摆脱贫困,驻村工作队制定了“强组织、壮产业、育人才、优设施”四项举措,积极培育6名产业大户、5名后备干部,并从致富能人中择优推荐了3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发展富硒茶610亩、富硒米120亩、养殖高山优质黑山羊600只、高山黑猪300余头,转移就业、易地搬迁、产业帮扶等一系列政策落实落地,帮助李什坪村一举摘掉了深度贫困村帽子。
坚守之树 结黄金之果
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选派中,泸溪县对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干部进行了有序轮换,继续留任了163名优秀驻村干部。
“乡村振兴不能不少了我。”
“刚哥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七年的驻村相伴,让黄始刚与吴学望结下了深厚“驻村友谊”,成了彼此的“老搭档”。
凭着丰富驻村工作经验的二人再次主动请缨,跟随后盾单位从李什坪村又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岩寨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晚上都到我家来吃饭,我和老支书给你们接风。”得知黄始刚、吴学望回到岩寨驻村的消息后,已经退休的老支书杨世忠和老主任周际合十分激动,专程跑到村部迎接。
“老百姓相信我们,我们更应该把工作做实、做好。”受到村民热情迎接的工作队3人,唯恐工作没做好,辜负群众期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为了让岩寨村在乡村振兴中先行一步,黄始刚带领工作队吃住在村,岗位在村,和村支“两委”白天走访调研,晚上开会讨论,结合集体经济底子薄、增收渠道窄等实际问题,将强村富民作为第一任务,研究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
推行“党建引领,五联共治”基层治理模式,组织66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村包组、结对联户,争取3名科技人才全覆盖联系5个产业基地(合作社),整合村辅警、31名村务协管员,开展乡村联合治理,推进乡村“五治共融”。
实施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指导村集体通过创办公司实体、领办专业合作社,回引10名致富能人回村建设家乡,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6个、家庭农场7个,建成百亩高标准示范农田和千亩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4500米乡村旅游生态文化长廊,带领全村发展油茶、烤烟、迷迭香、旱杂粮等特色产业1500余亩,带动群众就近劳务总创收200万元以上,2022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元。
看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喜笑颜开,主动将发展目光投向周边村,借助梁家潭村兴办大米加工厂和高山冷浸优质大米品牌优势,积极加入抱团发展行列,合力打造五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村集体经济持续拓宽收益。
“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多年的驻村坚守,虽然满载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农村美了,农业强了,农民富了。
一个又一个昔日的偏远山村,在一批接一批驻村干部倾力帮扶下,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劈浪前行,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幸福嬗变,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悄然到来。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12/19/140661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湘西州:“五抓五促”推动驻村帮扶出实效
- >>下一篇: 石门县:群众路线是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