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两个“1+N” 推动形成基层监督“闭环”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 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现在村里的项目要不要做、怎么做,已不再由几个村干部说了算,我们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话语权。”在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说起村级小额工程公开招投标管理制度,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据城厢镇纪委书记王志勇介绍,以前,村里的小额工程基本上是事后公开,而且以张贴公开的方式进行公示,项目该不该做?怎么做?很多群众并不知晓。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村里的“靶向”监督微信群,从项目动议环节开始,到招投标、项目实施、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群公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村里开展的工作群众都看在眼里。
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调动的背后,是安溪县纪委监委创新应用“5533”机制,推行两个“1+N”,努力构建的基层一线监督“闭环”在发挥效用。
“第一个‘1+N’是县层面的联动监督。”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刘木钗介绍,“1”即县纪委监委各纪检监察室,“N”为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监察组。
该县把24个乡镇、17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分为6个片区联动协作小组,每个片区由一名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负责,6个纪检监察室挂钩联系。在县纪委监委的统一协调安排下,以片区为单位,实行片区之间交叉循环、“推磨式”监督检查。
“虽然这几年乡镇纪委监察组的监督力量有了明显加强,但一个乡镇单靠几个人,监督起来仍然感觉有点吃力。”县纪委监委组宣部部长殷爱珍表示,推行片区协作,把上下力量“捆绑”在一起,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会战”,有力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在信访件核查、案件查办、日常监督等方面的质量。特别是县纪委监委在全县184个村(社区)推行“靶向”监督中,通过建立“县牵头、片督导、乡检查、村落实”的链条落实机制,让微信群“裸示”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和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三重一大”民主决策、“一站式”现场办公等措施后,据统计,184个“靶向”监督村信访量同比下降55.2%。
打通监督“末梢神经”,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在完善“1+N”片区联动协作机制的同时,安溪县纪委监委积极调动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监督作用。
“我们效仿‘1+N’片区联动协作机制的做法,以乡镇纪委监察组为单位,建立‘1+N’基层监督模式,推动监督力量下沉一线。”刘木钗介绍,“1”即一名乡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N”为该乡镇辖区内的1名村(社区)纪检委员、3至5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每个乡镇划分为若干片区,由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带队,对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收支、“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事项进行“交叉”监督、“跨村”监督。
“前不久我们核查的一条问题线索,就是通过这种监督方式发现的。”西坪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谢杰峰说,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本村事物开展监督,难免存在畏难情绪,而“1+N”基层监督模式,不仅解决了乡镇纪委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打消熟人不敢监督的现实顾虑。
为切实提升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能力,在县纪委监委牵头下,24个乡镇纪委监察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期集中学习培训。部分乡镇纪委监察组还定期组织村级纪检委员轮流到乡镇纪委监察组跟岗锻炼 。
此外,县纪委监委利用“半月谈”活动,把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委员甚至是村级纪检委员“请上来”,不定期听取两个“1+N”监督情况汇报,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推动两个“1+N”监督落细落深。
“两个‘1+N’就像两辆马车,并驾齐驱,有效解决了基层监督人手不足、力量薄弱、能力不高等问题,形成了‘闭环’效应,让基层干部群众直观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干部就在身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直抵‘最后一公里’。”安溪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溪县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html/sjlcxxgc/20210324/1702189.html
- >>上一篇: 【业务指导】案件质量评查的重点环节
- >>下一篇: 南平:精准监督 助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