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反腐败斗争要一严到底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去年以来,甘肃纪检监察机关反腐败斗争不断破浪前行,一批重点人被严肃查处,腐败存量进一步削减,充分展示出我省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拓展的实际成效。
面对新形势,有的人滋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有的人得出了反腐败应该告一段落的结论。但压倒性胜利不是根本性胜利,只是阶段性成果;不是彻底解决了问题,只是改变了被动局面。腐败案件并未清仓见底,腐败土壤尚未铲干除净,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践证明,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必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赢得压倒性胜利,就在于我们把“严”作为管党治党的主基调。因此,做好反腐败工作,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一严到底,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将“严”落到实处细处。
纵观近年来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有的利用司法权力谋利,有的把黑手伸向巡视工作,有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有的把灾后重建的民生工程当成利益交换的人情工程,还有的因个人贪欲引发经营风险,甚至造成金融领域混乱,行为恶劣,影响极坏。这些重点人、重点事和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就是今年全省反腐败案件查办的重点,必须将“严”字贯穿其中,做到“六个严查”。
即:严查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问题;严查严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成为全面从严治党障碍的腐败问题;严查巨额行贿、多次行贿的问题;严查重点领域问题,深入推进人防、金融、教育、食药、医疗、科技等领域和监狱系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严查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严查国有企业问题。对虚报产值、空转贸易、薪酬管理混乱、盲目境外投资以及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等问题严格倒查追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把“严”的要求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
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需要清理,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需要深挖,“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斩断。“六个严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任何一方面滞后,都会直接影响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进程。因此,必须统筹推进,不能厚此薄彼,要严格按照查办重点把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要明确“六个严查”中的“严查国有企业问题”,是今年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且金融领域腐败往往与市场风险、政治风险交织在一起,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对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大国企反腐力度,严查“靠企吃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握案件查办节奏,保障国企健康发展,才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此外,“严”的最终目的在“治”。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坚持“严”的主基调的同时还要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将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深入挖掘违纪违法案件根源和制度漏洞,用好用足身边案件资源,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杜绝滋生腐败的机会和可能,最大限度阻断腐败增量。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快速精准发力,用严格执纪推动制度执行,用制度执行提升治理效能,不断织密监督网络,化解盲区、形成合力,促使党员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在“严”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腐败问题无所遁形。(陆旸)
相关阅读 轻装上阵好决战“主力军”与“免疫力”好作风也是生产力整治“微腐败”就要无微不治疏通为民服务的经络让制度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必须要有强烈的制度意识知责负责守责尽责纪检监察监督的核心是政治监督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34129.html
- >>上一篇: 先驱者遗产
- >>下一篇: 一百年前 他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