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时评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文化 > 正文

月下思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 西藏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公开亮相。目前这些月壤已运抵国家博物馆,计划于3月面向公众展出,届时人们将可以一睹来之不易的月球“土特产”真容。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热爱月亮,但中国人对月的感情,却格外深厚而独特。每一个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地球哪一个角落,无论在怎样的文化环境下生活,总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被一轮明月勾起了情怀。于是在每月一次的月的周期性圆满中,中国人挑出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两次月圆,设定了以月为主题的两个重大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夜。人们会望月而思乡、会对月而怀人,能为月而欢喜、能赏月而忧伤。这种月的记忆,是属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印记。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怀人、思乡、盼团圆的诗词,都是在月下写就的。最广为流传的当属张九龄所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当诗人不能与心上人相聚时,他整夜不眠起相思,披衣独立月色中,怜惜月色的美丽,便吹灭烛火,让月光盈室。此情此景是如此美好,他多想把这月色作为礼物,捧在手中、赠与千里之外的心上人。这样的心意,使得离别之苦也充满柔情与诗意。

  圆月当空,总是能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其实,能够长年在家、时常回家的人,往往不望月——有亲人在身边,已经很温暖充实了,怎么会有寂静的心境去独自望月呢?望月,常常是一个人在心中无着落的孤独时刻,才将心底那份思念寄望给明月。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同是一轮明月,但是属于家乡的月更明亮皎洁。李白向来以豪情万千示人,但他一旦偶然要表达思乡之意,总能一击即中人心灵深处,简单通过抬头、低头两个动作,就深深勾勒出了属于全体中国人千古不变的思乡形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趣的是李白虽为文人,却深切懂得边关将士眼中的月。在《关山月》诗中,他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边关苦寒,外敌环伺,然而一代又一代的将士们,却甘愿冒着此生不还的危险为祖国尽职一方。西北关山上的明月,照耀的是在中原少见的苍茫云海、是在江南不闻的强劲长风。将士们领略了太多的天地苍茫、生死迫近,却依旧会被一轮明月勾起故园情,思念起家中的亲人。他们在怀乡思家,更在卫国保家,关雄壮、山巍峨、月明亮,这三样刚柔并济的事物,托举出了中华儿女的铁骨柔肠。

  月下不仅有思念,还有思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中的月,是富贵华丽的,也是寒冷凄凉的。“明月几时有”,苏轼既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是惊叹造化的巧妙,大气壮阔。“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充满了对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的思考,从个人的短暂想到人类存在的永恒,再想到月的亘古绵长,人生就与江月得以共存,这是在个人生命短暂之外的更高的也是更强烈的情感。

  无论月亮之上是富贵华丽,还是寒冷凄凉,人们一直向往能够“乘风归去”,登上月球探秘。哪个中国人的童年没有被嫦娥的故事装点过呢?嫦娥在蟾宫曼舞,月桂之香冉冉,神话故事是我们成长的启蒙,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凝神之际,谁不曾有过心驰神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样的想象看似有些离奇,可对于有志者来说,遐想能演绎成梦想,梦想会成为理想,理想会变成目标,而目标则是奋斗前行、成就事业的最大动力。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我们一步步走,一步步完成,脚步永远稳重踏实。仰望星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中国人的足迹必将抵达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孟书仪)


原文链接:http://www.xzjjw.gov.cn/wh/62221.j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