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驻村故事】驻村新方法 发展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3-10-15 来源: 红星网 作者:佚名
南县麻河口镇南间堤村,距县城约20公里,由原全胜、全美、金家铺、沈家洲、庆丰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达到7108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原来的南间堤村人口基数庞大,致富门路不多,加之产业基础薄弱,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导致群众增收途径不多、发展动力不足。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与村“两委”一起团结奋进、直面困境,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单位的专业、资源优势,以驻村新方法,推动南间堤村发展取得新突破。
精准摸排新模式
“得亏了邱书记和工作队的同志帮助啊,他们一来就解决了家里两个孙孙读书和老头子医保问题,日子好过多哒勒”。村民黄罗生的妻子笑呵呵地说。
工作队刚到村没多久,在一次常规的摸排工作中了解到5组有一户叫黄罗生的村民,家里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收到信息后,驻南间堤村工作队队长邱献须第一时间带上村“两委”奔赴黄罗生家里,跟黄罗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据了解,黄罗生家中有6口人,黄罗生突发脑溢血后瘫痪在床,需要妻子长年照顾,家里还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在读书,收入全部来源于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收入少、开支大,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邱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回村部与村“两委”详细会谈,第一时间启动了监测户纳入程序,将黄罗生成功纳入监测户。通过制定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与健康帮扶等计划,提高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享受了城乡医保补贴,其孙子孙女也成功享受了雨露计划、生活困难补贴等教育资助政策,大大减轻了黄罗生一家的经济压力,取到了良好的帮扶成效。通过这种摸排新模式,南间堤村在2022年先后摸排出6户监测户,并因人施策,与帮扶责任人一起制定了符合实情的帮扶计划,做到应纳尽纳,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棉花种植新路子
“邱书记,非常感谢你呢!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产业,又出技术又出力的,你看我们的棉花长得多好!”看着一颗颗饱满的棉桃挂满枝头,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工作队驻村不到半个月,邱书记发现村里种植结构比较单一,长期只种植一种农作物,不仅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也会加重。通过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沈家洲、庆丰片区适宜种植棉花,于是主动与棉农交流。由于种棉较少,生产经验缺乏,棉花一度成为“种植即亏损”作物,让村民望而却步。邱书记充分利用自己在农业农村部门从事棉花科研的资源优势,联合南县棉花原种场,指导棉农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选种、育苗、栽培、虫病防治、管控及治理,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拓展致富新路子。
工作队进驻两年来,南间堤村农户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信心也一年比一年强,棉花种植成为南间堤村脱贫户、监测户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通过树立典型、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方式,南间堤村棉花种植面积已扩至400多亩。
农业发展新起点
两年来,工作队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与每一寸土地,发现村里以农业为优势产业的布局已然形成。南间堤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三面环水,其地形呈鱼尾形状,是稻虾的主产区,但是多年来农田基础水利设施落后,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成为南间堤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卡脖子”难题,也影响着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善。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工作队通过虚心听取广大农户的意见,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农业发展问题解决方案,借助派出单位的独特优势,集中力量帮助南间堤村解决发展瓶颈。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班子到村现场办公,与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起想办法、拿举措,于2022年完成南间堤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泵站2个,建设灌渠2692米,机耕路1426米。驻村帮扶期间,工作队为村内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十几处,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
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东风,在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工作队紧跟新时代步伐,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先进理念,学习“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等模式。鼓励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利用“稻田+”模式全面提升土地持续“生金”能力。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有机水稻与有机水产双丰收,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效果,还能进一步节约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3/10/07/143554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道县:“四个强化”提升驻村帮扶成效
- >>下一篇: 祁阳市:第一书记“三帮三促”绘就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