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山菊芽
发布时间:2021-04-21 来源: 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离开家乡的岁月,家乡的野菊花常常在我的梦里摇曳,散落一地清幽的花香和思乡的情结。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附近有座牛心山,当地俗称南台山,海拔791米,属于嵩山山脉。明弘治《偃师县志》载有其名字的由来,称“牛心山因形色俱似牛心而得名”。向东走四十五里为登封嵩山少林寺,往西行四十五里为洛阳香山龙门石窟,牛心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恰居它们正中。
而牛心山山道旁和山脚下的野山菊,却是簪于我心头上的一颗“朱砂痣”。它是一种常见的原生菊花品种,春天萌芽,秋天盛开,满山金黄,随风摇曳,煞是好看。野山菊每年的三月中旬开始发芽,到了四月初的时候,菊花芽最鲜嫩,清香气最重,大小也刚刚好,最适合食用。所以,采食菊花芽的最佳时间便是四月上旬。
记得小时侯,母亲常在清明前后给我一个编织袋,让我去采菊芽和打猪草。野菊花喜欢生长在背阴树木的落叶之下,我和几个小伙伴结伴到一个叫西大沟的地方,拨开厚厚的落叶便会看到一簇簇嫩绿色的小芽。一上午能采十来斤。
山菊芽采回后,最常用的做法就是腌制。母亲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切碎,依次放入盐和香醋等调料,最关键的是菊花性凉,在腌制时一定要放入姜末和辣椒来佐治一下它的寒凉之性,再配以蒜苗和葱花,最后淋入香油就大功告成。此时的盘中餐可谓是原生态的山珍美味。
当然,也不忘给圈里的猪仔吃些。母亲常说,猪吃了之后可防猪瘟。
金秋十月,山菊开出像一角钱硬币的黄花朵,母亲告诉我,菊花是一味中药,味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野山菊历经了一年的风霜雨雪,汲取了天地精华,其味更苦,药性更强。
家乡的伊洛河从西向东流过,将偃师一分为二,家乡人俗称南坡和北岭。与南面牛心山遥相呼应的是县城北边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北邙山。人常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我到县城居住后,离北邙较近,常举步而至。但北邙的菊花外观上茎杆发白,苦涩异常,难以入口。我便不由常常怀念儿时牛心山菊芽的爽口甘醇。
最明白我心意的自然还是母亲。她到县城里给我带小孩时,专门从老家的田埂边挖来了一些野菊花种在小区的空地上。然而,来年春天发出的嫩芽竟又苦又涩,难以下咽。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野山菊生性淡然,随天时自生自灭;极具风骨,守故土花开花谢。与世无争又清雅高洁,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争相歌咏,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有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风骨气节;有汉武帝“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秀色芳香。
后来,我到市直机关工作后,曾与一位从军四十年的老首长提起儿时掐菊芽并腌菊芽的往事。老首长是四川人,居然对这个寻常的乡野小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说年近六十,还真没有吃过。一个周末,我从老家回来,带了些腌制好的菊芽给他品尝。他食后,大为赞赏,说他戎马一生,几乎跑遍了全国,也算遍尝天下美食。比如,在内蒙吃过烤全羊肉,在北京吃过莫斯科餐厅等,却没成想,一个长在山间乡野的小菜却让他吃出了如此感慨。或许,无味之味才是人间至味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有灭草剂的大量使用,今天再来到儿时掐菊芽的西大沟,野菊花已难觅踪迹。它如同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人类活动一多,人进菊退,它也就慢慢的绝迹了。
随着两山理论的提出,野山菊也慢慢多了起来,现在,我所在的县城农贸市场边上也有人专门售卖。昨日清晨,我在市场上与一个乡人交谈,她告诉我,退耕还林后,她在核桃树下种植了野菊花,再施些农家肥,现在的山菊长得茎精肥嫩,口感也较野生的清甜了许多。物以稀为贵,今年清明,山菊芽一公斤也卖到了20多元,俨然已成致富菊了。(洛阳市偃师区纪委监委 靳纪峰)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fd0a99f5dfa74d80b0b061074a2f94e3.html
- >>上一篇: 历史上的中原廉吏 | 清正廉洁谢包京
- >>下一篇: 廉政微故事 | 崇俭——萝卜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