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全杂粮产业链 乡村振兴有奔头
发布时间:2024-01-07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维西县康普乡党委政府经过多年探索沉淀,经验积累,扣准生态、高端、文化、品控的要素主线,结合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产业布局等地方实际,借助迪庆州科技局等挂钩力量,精心打造出小而精,联农带农助农效果明显,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岔枝村小杂粮全产业链。
强化党建引领,把稳产业之舵。从项目谋划、项目建设到动员群众,每一环节都通过总支委员会集中商议,逐级申报实施。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基地、产业加工链上,党员带头配合合作社开展产业种植和协调,按照党员包户原则向群众宣传产业政策,动员群众开展种植工作。根据合作社现状,建立了两新党支部—岔枝村第九支部,进一步体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优越性。
把握种植优势,突出绿色生态。青稞和花荞都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适合在高海拔山区种植。岔枝村所在区域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快,病虫害发生少,产量高品质好。同时该区域属于工业欠发达地区,无污染,是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的天然区域。为此,岔枝村依托优势,探索“青稞+荞麦+蜂蜜”轮作种植模式,引进适宜酿酒和生产蜂蜜的专用型青稞、荞麦新品种,研制配套性绿色综合防控和生产技术。形成青稞、荞麦等绿色生态产业。
集聚多方力量,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乡级项目库申报,集体经济资金投资的方式,2022年以来,着重打造小杂粮产业链,不断完善厂房、酒窖、青稞花荞加工车间等产业设施。由康普乡党委政府申报项目、实施项目;迪庆州科技局负责产业技术培训和解决技术难题;迪庆州烟草公司提供营销模式和销路;集中打造出“文化+生态”品牌,如吉康酒业有限公司用“来者”命名小杂粮产业链的青稞酒,既体现出多方力量集聚,又蕴含着以寿国寺为载体,多民族聚居,开放包容,欢迎八方来客的文化理念。
促进产业融合,扎实联农带农助农。利用境内寿国寺的吸引力,将位于其后方约3公里的王打组种植基地打造成特色田园风光打卡点,青稞荞麦连片种植,观赏实用并存,推进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出青稞酒、花荞面、荞蜂蜜、荞麦枕头等消费产品,实现农业循环有张力,产业融合有活力,农民参与有收获。自2023年起,下顶巴组将种植青稞和花荞的所有农户全部纳入合作社社员范围。迪庆州科技局整合科技力量多次培训群众种植技术,探索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保证群众种植质量、产量。合作社让利于民,在保证群众按照合作社要求种植的前提下,同群众签订的收购协议价为市场价的两倍以上,仅2023年拨付给种植群众的收购资金就达30万以上,保障群众收益,坚定产业信心。
(维西县委组织部 供稿)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2/4367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栗子园村:昔日“黑金腹地”今朝“以绿生金”
- >>下一篇: 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云南打好高原“特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