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三点发力”释放基层电教远教学用“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4-01-14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今年以来,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坚持以“远教+基地+农户”的学用模式,充分发挥瓜蒌基地远教学用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扩大讲师队伍、提升教育实效,切实激发远程教育学用“大能量”,让基层党员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找准“着力点”蓄满内能,让基层远教阵地“活”起来。坚持“云端+线下+实景”相结合的方式,让党员群众实时学、随处学。用好云端平台,打破时间限制,以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为主,打造“云端课堂”,将学习送到“掌心”,推送精品节目20多期。充分利用远教终端站点“菜单式”提供学习内容,推广农作物套种、水产品养殖、瓜蒌种植等技术,组织观看12场次,覆盖党员群众500余人次。用实线下阵地,结合远教学用示范基地灵活学用优势,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基地现场,开展电子信息、农业技能、实用技术、健康知识、乡村旅游等各类培训10余场,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现场感受、现场学习、现场实践,学习掌握瓜蒌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为创新发展经济提供思路的同时,也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用活实景基地,吸纳6名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乡土能人,组建远教基地党员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瓜蒌大棚开展学用示范活动8次,与农户共同交流瓜蒌生产技术,对瓜蒌籽的生产经验和做法进行讲解,覆盖农户达到100多户。
紧扣“关键点”增长动能,让党课讲师队伍“强”起来。坚持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壮大党员教育师资力量。组建“头雁”讲师队,组织开展“书记讲党课”系列活动,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公开讲党课,将党员教育与基层治理实践工作相结合,把党的声音传入基层,把基层治理“典型性经验”转化为“普遍性做法”,增强党员基层治理的“看家本领”,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组建“专家”讲师队,注重吸纳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等,组建农技专家讲师队伍,面向党员群众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针对群众存在的种植问题提前“做功课”“划重点”,现身说法、解难答疑,确保授课有内容、出实效,营造“群众问题真讲,专家用心解答”的浓厚学习氛围。组建“草根”讲师队,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方式,选聘退休领导干部、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产业技能人才、乡土能人、致富带头人5类120名“草根”讲师,开展实用技能、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实例教学,用“百姓话”讲“家国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让“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满满烟火气”的理论宣讲深入人心,让党的声音“扎根心田”。目前已开展教学活动10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
瞄准“创新点”激发潜能,让党员教育质效“亮”起来。坚持以讲促学、以学促用,推动“学用转化实效”向“增收致富成效”转变。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充分挖掘土地、水系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瓜蒌种植基地,19个村(社区)联营抱团种植瓜蒌4000多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瓜蒌产业项目,配套建设1个瓜蒌籽加工生产冷库仓储工厂。探索“团长带动社区团购”销售模式,主动与大润发、和县公益超市、欧德福超市等对接,建立持续供货机制。打造惠民示范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党组织嵌入到产业发展之中,通过统一流转农户手中零散的土地,统一管理,统一模式,统一销售,摸索出入股分红、承包分红、转移就业、轮换种植等帮扶模式,累计帮助338户1000多人实现脱贫。打造实践示范基地。以“干”为关键,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学用示范基地孵化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5支,培育党员骨干180余人、核心志愿者500余人,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1000多人次,实现基层治理由“单方管”变为“共同治”,让“单打独斗”变成“合力攻坚”,进一步深化党群“连心桥”工程,推动党员教育落细落深落实。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57462?ClassId=61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提升“三力”推动党员电教远教工作走深走实
- >>下一篇: 宣城市宣州区:“三三工作法”推动党员教育电视片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