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藤县:实施“千名村干部大学生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24-06-27 来源: 八桂先锋网 作者:佚名
“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对产业发展也有了更明晰的思路。”6月23日,梧州市藤县金鸡镇同荣村,刚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村党支部书记姚易朋,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村民们眼中,姚易朋是个实干家,在他的带领下,同荣村由一个落后村变成了明星村。但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村,同荣村如何持续发展各种产业,一直困扰着姚易朋。“村民信赖,反而让我感到本领恐慌,必须要系统地学习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2021年,藤县开始实施“千名村干部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校地共建”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模式,梧州开放大学是该计划合作的大学之一,“当地种养产业技术”“农产品物流与运营管理”等个性化课程备受欢迎。姚易朋经过努力,顺利成为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在高校学习期间,教授们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并带我们到桂林等地发展旅游、产业比较有经验的乡村实践考察。”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中,姚易朋把旅游课程的理论,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中。他发动村民“小田并大田”,把村里分散的土地整合成4个片区进行管理,融入了藤县旅游产业链,分别招商引资建成韭黄、青皮蜜柚、大棚蔬菜和三华李四个产业基地,产业覆盖到家家户户,去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备受关注的韭黄产业基地去年12月开镰,截至今年4月底,韭黄及秧苗销售共收入200多万元。韭黄基地每日能为当地村民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联农带农效益明显。
塘步镇龙安村党总支部书记萧瑞灵也参加了“千名村干部大学生培养”计划,读的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去高校学习前,我们知道的乡村发展思路仅限于‘一村一品’,不懂得产业前端、中端、后端的内涵。”萧瑞灵说。
经过高校学习后,萧瑞灵在村里成立了藤县瑞灵家庭农场,以“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了50多亩的木瓜产业,吸纳了近40户脱贫户在农场务工,辐射带动邻村种植木瓜400多亩,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头雁”学成归来,乡村振兴闪光。3年多来,“千名村干部大学生培养”计划让280多名村干部圆了大学梦。藤县村级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3%,他们推动了藤县八角、粉葛、韭黄等产业快速发展,还探索出“评星制”等多种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乡村样貌和个人能力的双提升。今年1—5月,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925.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9%。
“与高校合作,乡村不仅获得了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源,还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持。”藤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浩昌说。
原文链接:https://www.bgxf.gov.cn/staticpages/20240625/newgx667a2082-1232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深圳:织密党建“一张网” 夯实“最后一公里”
- >>下一篇: 钦州市钦南区:党建引领兴业富民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