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历代名人廉政故事】李平书:居官清正热心公益
发布时间:2021-05-15 来源: 上海市纪检监察网站 作者:佚名
人/物/名/片
李平书(1854—1927),初名安曾字平书,后更名钟珏号瑟斋,晚号且顽,祖籍苏州吴县,曾祖时迁居江苏宝山高桥镇(今属浦东新区)。幼年丧父,十四岁当学徒,十六岁入私塾,同治十二年(1873)考入上海龙门书院。集爱国民主于一身,谨守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奉行开明政治主张,积极投身地方自治运动,关心民生,热心公益。
旦旦誓言廉洁奉公
李平书出生在亦商亦医的家庭。其曾祖父以商船航海为业,乐善好施。其父是秀才,爱好诗文书画,以品德高尚闻名乡里。李平书从小受到很好的道德熏陶,在龙门书院读书期间名师益友也重道德廉耻,在做人行事方面操守极严。
光绪十七年(1891),李平书在离京赴广东做官前夕,面对会馆所供奉的关帝神立誓决不当“厘金差使”。当时“厘金差使”意指贪污、勒索。在广东做官的十年间,李平书始终恪守誓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李平书资料图片
光绪二十年(1894),李平书任陆丰知县。他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自撰《谒城隍神誓文》,并予以公示。在进入陆丰县境的途中短短几十里路程,拦路递交状纸的就有三十五份,他感触很深。
到陆丰县城以后,他当即告示:设有干我以私,诱我以贿,是直欲置我于死地,本县誓不与之俱生,不问何人,立即详办不贷。李平书如此对天发誓,掷地有声,充分表明了他对贪墨贿赂、中饱私囊种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表示他与这些丑恶现象决裂的坚强决心。
事必躬亲益国利民
在湖北武备学堂担任提调的两年时间里,他每天六点起床,六点三十分到餐厅与学生一起吃饭,七点十五分监视学生上课,十一点到操场视察洋教习命令学生立正、点名,十二点与学生一起吃午饭,下午三点阅操,晚八点查号。七百多日,日日如此。
在担任上海民政总长期间,他办城市所需,急市民所急,管理兵工厂、筹款、拆城、迁坟、建公共体育场、设立电厂水厂、安装电灯、设立电车公司、修缮贫民习艺所和新普育堂等慈善机构,无不谋划周全,事必躬亲。
龙门师范校舍一角
光绪四年至五年(1878—1879),李平书目睹上海接连发生大火,动辄烧毁几十家,甚至上百上千家,导致大火蔓延的主要原因是城中无从取水,便与朋友筹划在华界开设自来水厂。
李平书亲自考察租界自来水厂。办厂的投资很高,他虽四处筹钱但无人投资。他并不气馁,坚持认为上海城里的居民需要洁净的生活用水,于是先在二洋泾桥南租地建了一个供水站,雇人挑水送到居民家中售卖,但是买水的人寥寥无几。李平书亲自去卖水,得知老百姓对有味道的自来水非常恐惧,怕喝了会生病。他便主动饮用,并要求业务人员在售卖的过程中主动示范,销量逐步增加。
施仁布德造福桑梓
光绪三十年(1904),李书平在江南制造局创立初级小学,招收工匠子弟入学,同时建造制造局员工宿舍,廉价租给局中员工。
同年,李平书与沈缦云、王一亭、高凤池等人创办上海孤儿院,收养男女孤儿,分别授以编藤、木器、缝纫、刺绣等手艺,让这些孤儿长大后有谋生手段。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平书又参与发起创办上海贫儿院。
上海孤儿院全体院生像
李平书家族三世知医,其医道相当高明。他在武昌担任武备学堂提调时,闲暇时间较多,便研究《素问》《灵枢》两部医典,写成《读素随笔》两卷。
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与张竹君共同创设女子中西医学堂。李平书教授中医,张竹君教授西医。
张竹君像
李平书致力于上海城市建设,宣统元年(1909)作《上海三论》,系统地讨论过去、现在与未来之上海。其中,关于未来之上海,谈的是上海发展远景,包括建筑、巡警、卫生、进化等方面;关于现在之上海,论述抵制美货运动、地方自治对民智开发的激励作用,地方自治应做之事;关于过去之上海,反映了他在租界现代化市政刺激下不甘落后、见贤思齐的思想。
原文链接:http://www.shjjjc.gov.cn/2015jjw/n2370/u1ai86508.html
- >>上一篇: 虹口区一副处级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下一篇: 渑池:“四抓”“四突出”持续净化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