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减到点上
发布时间:2024-08-28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党内法规,要扎实有力推动落地见效。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着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如何为基层“减负”,一定要针对问题,做到真减负、减真负,方能减到点上。
从部署上疏通“堵点”。卸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这就要求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主义中解脱出来。要让基层减负落地落实,就要从厘清权责开始,要建立“职能清单”“责任清单”,构建清晰的权责框架,织密边界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权责“一张网”,避免多头开会、频繁督查、过度留痕、压力“甩锅”、层层加码等问题,全力破除文山会海、任性问责等形式主义做法。要细化减负清单,以一项项量化指标、具化事项,实现精简文件、压缩会议、缩减制度,靶向整治、应减尽减。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不搞“对等接待”“层层陪同”之类的花架子。要坚决杜绝以文促文、政策空谈、政令空转情况的发生,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心思用在深入群众上,把时间用到了解民情上。
从考评上突出“重点”。基层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扫除形式主义之弊还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抓下去。比如在实际考核中,一些考核单位为应对上级部门繁重的考核指标,秀材料、树盆景、造虚绩、兴伪事、以成绩代问题等考核“怪相”不同程度相继“上演”,最终造成一系列伪考核、“假创新”、“盲内卷”严重违背了考核初衷。不管是安排部署工作,还是开展监督检查,或是考核问责等,唯有制定好立竿见影、掷地有声的量化指标,才能让困扰基层的“累点”“痛点”得到有效破解。这就要求在作决策时要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点机械教条,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尺,科学合理做出部署,不能光靠“拍脑袋”,更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要让考核更加科学,考出真效果。就要从基层实际出发,摒弃“痕迹管理”的工作思维,注重工作成效考核,切实优化考核指标、精减考核类型、减少考核内容、压缩考核篇章,综合运用现场查验、群众反馈、动态评估等方法,检验工作实效,实现“重痕迹”向“重实绩”转变,走出为留痕而留痕的“怪圈”。
从作风上打通“痛点”。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加的是创新赋能。要让“减负”减到点上,就要拿出减负的真招、实招、硬招。比如针对当前政务微信公众号泛滥,工作应用软件过多过杂,一味以线上办公代替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演变成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治行动,对各类工作软件、政务平台进行精简合并、解散废止,始终以钉钉子精神,保持高压整治力度,解决好新老问题、隐性与显性问题、表层与深层问题。“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唯有摆脱“官本位”理念,让“一线工作法”成为工作方式新常态,坚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把领导变指导,把督导变辅导,将“线上”变“线下”,将“指尖”变“心尖”,减少“线对线”的隔空调度,增加“面对面”的实地调研,真正把办公室“搬到”一线,把会场放到一线,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困难攻克在一线,才能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切实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邱有昆 张友礼(巧家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8/26/4558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莫让“区分不开”成为改革“拦路虎”
- >>下一篇: “三个转变”守好党员教育培训“责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