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英:帮来访人把心里的坎迈过去
发布时间:2024-08-28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
【人物档案】张承英,1963年9月生,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检察院控申科科长,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基层检察官”“十佳法治人物”称号,内蒙古自治区个人二等功一次,她所在的控申科连续两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前不久,来自农村牧区的两批上访人坐满了奈曼旗检察院的接访中心,来访人七嘴八舌,将一个女子围坐在屋子中间。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检察院控申科科长张承英。从检24年,张承英在控申岗位就坚守了19年,1600多件来信来访,件件办结息诉。“每个来访的人,都是经过了反复衡量,心里有了过不去的坎儿,才来找你。”张承英说,“他们相信我,我就要帮他们把这道坎儿迈过去!”
把上访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马大姐被卷入一起高利借贷的诈骗案中,帮人借了170多万元,追不回来,被人告上法庭,家里唯一的住房也被法院保全了。她绝望地对张承英说:“我也想弄点药吃,后来还是觉得跳楼来得痛快!”
“你的委屈我知道,你现在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没有比这还低的了,但是你活着,你还有家人在,你的希望就有了啊!”张承英在劝说马大姐的同时,还帮她反复分析案情,为她树立信心。经过张承英多番诚恳细心的劝导,马大姐想开了,决定坚强地活下去,并慢慢将钱还上。“她一张嘴说话,就哭了,我感觉她心里有着不是一般的苦,她来找我,我就必须帮她倒苦水,如果她真的跳楼死了,我这一生都不会安宁。”张承英说。
轻柔的话语,却句句暖心;朴素的情怀,却真爱润泽。来访人用力伸出了求救的手,张承英会全力用双手拉住他们,一只手是法理与职责,一只手是情感与道义。
在公平正义的土壤里成长
张承英的左耳因得了中耳炎导致失聪,可她依然坚持接访。
多年前,一起因耕地边界纠纷引起的涉嫌猥亵案,从刑警队移交过来时,双方当事人都来访表达诉求,情绪激动。在是否批准逮捕过程中,张承英隐隐感觉这件案子不会轻易息诉,她及时提醒办案部门,此案存在上访风险。进入正常办理程序后,控告方对不予批捕决定不服,大闹检察院,甚至带来了行李,要在检察院长驻。与此同时,还有人在网络上四处发帖,控诉检察机关涉嫌包庇,引起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网民的关注,给奈曼旗检察院和办案检察官带来非常大的舆论压力。
由于自己一位亲属在公安刑警部门工作,有人猜度此案有内部通气嫌疑。张承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她对领导说:“我是清白的,如果我的亲属涉嫌渎职,我建议立案调查!”后来,此案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结案息诉,领导也为她舒缓压力。
张承英说:“院里有公平正义的土壤,我们十多年来,没办过一起错案,我就是从这片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这个劲儿不松,法治社会就多一些进步。”
来访农牧民就是家人
2014年10月的一天,刚上班,接待室里就来了一对老夫妻,他们互相搀扶着,进来就要给张承英跪下。
原来,这些年的农村养老保险补贴一直没有领到,补贴卡在哪里,回村问谁,谁也不知道,怀疑是村干部给贪污了。听说检察机关已对村里的几位干部立案侦查,就来这里求助。因为考虑到这对老夫妻的食宿和交通费用,张承英与他们互留电话后,让他们先回去等消息。
经过仔细查找,终于在当地村主任的家里发现了老大爷的补贴卡,补贴款也没有支取。但是老大娘的卡,始终不知去向。
面对两位老人电话中的询问,张承英的心里更着急。她亲自到社保局核对户名账号,到邮政储蓄所查看支出明细,到当地派出所调取户籍资料。最后发现,这张卡发给了另外一个村的同名老人,而那名老人的补贴申请给漏报了。张承英和村里、镇里、社保局分别取得了联系,把两位老人的补贴款全部追回,又帮助这个漏报的村民重新申请了补贴款。
家里爱人下岗,给人打工开客车,如果不是回来修车,夫妻很难团聚;儿子与怀孕的儿媳在呼和浩特市与奈曼两地分居,家里年近八十的婆婆身体又不好,自己的老父亲在医院里被下了病危通知书……面对家庭的诸多困难,张承英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这位要强的女汉子,一边自己支撑着家庭一片天,一边尽职尽责地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jcfc/201504/t20150420_15845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白静:天天向上的美女检察官
- >>下一篇: 情系侦监尽职守 丹心丝缕铸检魂——记新城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清格乐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