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纪行|巫溪茶事
发布时间:2024-10-10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公路,蜿蜒崎岖,一侧是长满大树的山坡,一侧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深谷。7月23日,我们一行驾车行驶在重庆市巫溪县蒲莲镇兴鹿村的山路上,满眼都是这样的景象。
行至终点附近,道路前方出现因暴雨塌方形成的土堆。我们下车步行,避开树枝和土块,手脚并用,翻越塌方之处,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一棵树。它的树干不似一旁的树那般参天,枝叶也不甚茂密,但它笔直地伫立着,主树干上延伸出上百根枝条,布满椭圆微卷的叶片,满目苍翠、郁郁葱葱。
这是一棵千年老鹰茶树。而在兴鹿村所处的山坳里,有成百上千棵老鹰茶树,它们陪伴着兴鹿村的祖祖辈辈。每至清明时节,兴鹿村村民都会采摘最鲜嫩的叶片,将其制成茶叶,并将长势好的树苗连根挖起,送给其他村落的亲朋好友移栽,以示情谊。
20世纪60年代,蒲莲镇桐元村村民郑发学接过野鹿窖(兴鹿村旧称)友人送来的两株老鹰茶树苗,从此便与老鹰茶结下长达60余年的缘分。
缘起·暑日的一抹凉意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20世纪70年代一个寻常的日子,热闹的锣鼓声在桐元村响起,郑发学家中挂着大红灯笼,窗户上贴着“喜”字窗花。村民们将屋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想要一睹新娘的芳容。
锣鼓声、欢呼声混合着鞭炮和草木的气味,是新娘申万敏对这场农村婚礼的印象。但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杯敬父母的茶。悠悠茶香,与申万敏此前闻过的茶叶截然不同。茶雾萦绕在申万敏与郑发学之间,似在向这对新人送去祝福。
第二日晨起,郑发学将申万敏带到两棵茶树前,揭开了那杯茶的秘密。
“是老鹰茶。”郑发学笑盈盈地说,“这是咱们家的‘甘泉’。”
彼时的申万敏看着眼前这两棵老鹰茶树,不算粗壮的树干顶着一头稀稀拉拉的树叶,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与“甘泉”相匹配。
百花千卉共芬芳,万物去故而从新。随着第二年清明临近,申万敏惊讶地发现,那两棵茶树正不断发出嫩芽,填补此前的稀疏。待到清明,郑发学递给申万敏一个簸箕,笑道:“走,采茶去。”
与申万敏想象的低头弯腰采茶的场景不同,只见郑发学脱下鞋子,攀上了那棵老鹰茶树,伸手将一根纤细的枝条弯卷,小心采摘着枝条上生发的嫩叶。采摘一把后,郑发学从树上跳下,将脆嫩的叶片装入簸箕之中。
“你也去试试。”郑发学看向申万敏说道。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哪有小时候不爬树的。跃跃欲试的申万敏听到此话,也脱下鞋子,学着郑发学的动作,将枝条拉近采摘。老鹰茶树的枝条韧性极强,少有折断,申万敏很快便掌握了诀窍,与郑发学一同采回了满满一簸箕的新鲜茶叶。
新鲜茶叶刚到家,便被倒入装有清水的大锅中清洗,然后放入已烧红的炒锅,用竹筷翻炒,出锅后进行晾晒。待茶叶晒干后,再次将其倒入锅中翻炒,此时便加入了搓揉的步骤——双手用力搓揉,使其成团然后掰散,再继续搓揉,如此反复。最终,将搓揉到位的熟叶铺在篾席上,等待阴干。阴干后,茶叶被装进袋子中,等待启封。
后来,每至傍晚,申万敏便会抱出一只三耳罐,打开装着茶叶的袋子,抓一大把放入罐中,再烧几壶沸水,将三耳罐“灌”得饱饱的,盖上盖子,“镇”在床边。
“老鹰茶的神奇之处在于隔夜不馊,村里人都爱‘镇’一晚,喝着爽快!”盛夏的田间,申万敏抱着三耳罐,为郑发学送上带着凉意的老鹰茶汤。一碗下去,郑发学直呼凉快,暑意退散不少。申万敏笑着,也将碗放至嘴边,抿下一口,独特的樟香味在嘴里散开,回甘悠长,果真是“甘泉”!
转变·家庭的一份收益
20世纪90年代,与郑发学携手共度20余年后,申万敏早已将采茶、制茶的技艺烂熟于心。家中院子原先那两棵老鹰茶树,也在与她一同成长:树干粗了一大圈,延伸出不少枝条,上面的树叶随风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再不见此前稀疏的模样。
申万敏还是和最初一样,农忙时节每天准时在田坎边等待郑发学,为他舀一碗老鹰茶汤。
从家中的土屋到田坎,路程不算太远。但这条路是由脚踏出的毛坯路,每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申万敏抱着三耳罐行走,常感不便。后来,因申万敏采茶、制茶手艺好,邻居们也常登门拜访,请申万敏为他们炒制茶叶。一来二去,在这条路上走的人逐渐变多,申万敏便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那时我家共有4间房,住了7口人。”申万敏细细盘算着,觉得一家人自己修路的方法可行,于是她与郑发学商定后,将想法告诉给家人。
“这主意好!”申万敏的儿子郑达坪、儿媳谭显香一口答应了下来,其余人也认同,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没多久,郑发学家门口的路焕然一新。路修好后,郑达坪与谭显香便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家中来往的人也更多了。
“申婶!”一日午后,听到一声呼唤,正在小憩的申万敏睁开双眼。她看向门口,是邻居谭燕。
“怎么了?”
“你卖不卖老鹰茶叶?我收。”
谭燕的话让申万敏醍醐灌顶:原来家家户户都喝的茶叶还可以卖钱。
“每公斤30元,我打算收去县城的集市卖。”谭燕比划了个数字。
“卖!”彼时,申万敏与郑发学家中养着5头猪、1头耕牛,种着水稻、土豆等农作物,加上儿子儿媳给家中的补贴,日子虽不拮据,但依旧过得俭朴。得知老鹰茶可以为家中多带来一份收入,申万敏心中一喜。
预留出自家要喝的部分后,申万敏拿出近4公斤已制好的茶叶,卖给了谭燕。手中攥着的110多元钱,是老鹰茶带给申万敏的第一笔收益。
此后数年,申万敏开始将茶叶卖出,每公斤30元、40元……2022年,老鹰茶的价格已升到每公斤200元至300元不等。也是在这一年,老鹰茶为申万敏一家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传承·生活的一缕清香
2022年4月,在巫溪县城陪女儿读书的谭显香接到一通电话。
“显香,要不要考虑回来发展?”电话里,时任桐元村党支部书记的谭学根开门见山地询问。原来,巫溪县近年来持续推进老鹰茶产业融合发展,预备在蒲莲镇开发老鹰茶点位接待项目“茶香小院”,谭显香的家被纳入其中。
听着谭学根的讲述,谭显香垂眼看了看手里正端着的搪瓷杯,里面装着申万敏制作的老鹰茶,汤色金黄带红、清澈明亮。外出打工20多年,谭显香与郑达坪每年都会从家中带走一公斤老鹰茶叶。于他们而言,老鹰茶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是巫溪人挥之不去的那抹乡愁。“看着那一杯老鹰茶,就想起母亲制茶时的场景,那一瞬间,我决定要努力让老鹰茶被更多人知晓。”谭显香说。
2022年6月,谭显香回到家中,与申万敏共同将家改造成农家乐。同年10月,农家乐正式开业,“郑记老茶坊”初具雏形。
2023年,巫溪县政府出资将通往“茶香小院”的道路拓宽并油化。与此同时,在“郑记老茶坊”的山坡上,县政府开始规划修建巫溪老鹰茶文化公园。桐元村的变化,只是巫溪县老鹰茶产业发展的缩影。巫溪县作为重庆市老鹰茶规模最大的原产地,2023年全县老鹰茶在地面积为13.5万亩,产量693吨,产值约1.47亿元;2024年新下达种苗种植计划60万株,规划种植面积1.36万亩,新建老鹰茶特色产区10个,新建精制茶叶加工厂1个。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如今,在巫溪老鹰茶文化公园的观景平台上,可以一览桐元村的风光。顺着坡往下,漫步在桐元村的沥青路上,硕大的蜜柚悬挂在路边,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植着老鹰茶树。再往前走一段石板路,便到了“郑记老茶坊”,它连带着一旁的老鹰茶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共同等待着游客闻“茶”而来。
又是一年清明,申万敏再次抄起“家伙什儿”,开始制作新茶。这一次,她的身旁不仅有郑发学、谭显香,还多了不少陌生面孔。游客们围坐在申万敏的四周,端着一杯“镇”过的老鹰茶,看着她一如50多年前那般,将茶叶清洗,放入炒锅内,翻炒、搓揉、晾晒……
远山有香。为寻茶而来的我们坐在“郑记老茶坊”的门槛边,看着不远处那两棵根深叶茂的老鹰茶树,接过申万敏递来的一碗老鹰茶汤,在茶香四溢的交谈中,才忽而惊觉——这碗老茶,早已融入巫溪人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独特的印记。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7495.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数”说改革开放中的重庆
- >>下一篇: “行走”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