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以民为本”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动力和出发点。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重大执政课题作为任何工作的起始点与落脚点,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奋力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改革新篇章。
践行改革初心,做到问需于民,提升“改革为了人民”的含金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次深刻的变革,无不以人民的需求为起点,以人民的福祉为归宿。民心就在人民的“呼声”中,为回应人民“呼声”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时刻置顶人民利益、善谋利民之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把“人民至上”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将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作为改革的发力点、突破口,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从骨子里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把田间地头的朴素愿望和街头巷尾的民生诉求作为改革的“风向标”,多化解一些“民之所忧、民之所困、民之所难”的问题,多办好一些“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汇聚改革动力,做到问计于民,提升“改革依靠人民”的含金量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每一项改革都离不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而人民在实践中蕴含的丰富智慧,在文件中读不到,在办公室里想不到,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做到胸中有方、手里有招、脚下有力。要将民意民智作为改革的“支撑点”,以谦逊姿态向人民学习、向群众取经,常态化征集管用的“土办法”、创新的“金点子”,并及时丰富工作思路、完善决策部署,让改革在“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中“顺应民心、获得民赞”。要将群策群力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舞台的“主角”,真正“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力”,凝聚起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
坚定改革指向,做到问效于民,提升“改革惠及人民”的含金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等举措,充分诠释了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广大党员干部要践行以人民的需求为改革的“首要信号”,以造福人民为改革的“终极追求”。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半杯水”的心态做调查研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立行立改;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积极用心去办、解决到位,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变为“幸福账单”,用“群众微心愿”促成“民生大实事”。要坚持结果导向,将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黄金准则”,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对接人民期盼,让改革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7466.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打赢防暑抗旱持久战
- >>下一篇: 七一时评丨持续绷紧基层减负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