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大漠深处护绿洲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9月2日《检察日报》第5版
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听到这个消息,我特别激动。我专门给阿拉善右旗检察院的白顺检察官打电话,告诉他:“神奇的巴丹吉林被世界看到,你们检察院也要做好准备,工作也要跟上呀。”白顺自信地说:“都准备好了,您等着听我们的汇报吧。”
大家都知道,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西北部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沙漠分布广、荒漠化程度高、治理难度大。在与风沙的博弈中,阿拉善右旗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找准履职切入点,全面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为守护好这片沙漠绿洲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早深入了解检察机关保护“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工作,还是在2023年1月,当时我在阿拉善右旗蒙医医院工作,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阿拉善右旗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阿拉善右旗检察院检察长戈兆义向代表们讲述了该院办理的张某某等4人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张某某等4人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布日都嘎查非法猎杀5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造成生态价值损失7.5万元。4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并对猎杀5只鹅喉羚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案的办理让沙漠腹地的牧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那以后,检察工作成为我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检察履职护佑巴丹吉林沙漠工作。2023年3月,阿拉善右旗检察院围绕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与毗邻的甘肃省民勤县检察院探索建立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共同签署《关于建立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两地检察机关定期对毗邻地段内公益林、防护林、封禁保护区等生态重点、敏感区域开展联合巡查,针对发现的破坏植被等违法行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跨区域信息互通共享,联合办理跨区域公益诉讼案件,适时开展案件会商研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2023年以来,阿拉善右旗检察院共向民勤县检察院移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条。
检察机关在守护巴丹吉林沙漠的过程中,还不断强化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以“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共同研究解决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极少,可在这片沙丘之间,却分布着144个湖泊。依托“河长+检察长”机制,检察机关和河长制各单位形成河湖管护合力,推进解决河湖领域重点难点问题。
8月30日,阿拉善右旗检察院干警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实地踏查沙漠生态保护情况。
除此之外,阿拉善右旗检察院还积极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推动从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转变,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造福一方”。该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及交易野生动物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如在办理非法猎杀野生鹅喉羚案件中,该院针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保护沙地湖泊,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苏木人居环境改善,该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各苏木清理固体废弃物,及时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助力乡村建设。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而且能更好地对巴丹吉林沙漠生态进行保护,提高保护和治理沙漠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我虽然离开了阿拉善右旗那片土地,但我始终关注着生我养我的那片大漠,我相信,在检察机关和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巴丹吉林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每一粒沙、每一片湖、每一株植物、每一个生灵都能和谐共生。
讲述: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医师 高娃
整理:沈静芳 何雅静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mtbd2/202409/t20240902_663484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检察日报:双向衔接打通公益保护最后一公里
- >>下一篇: 检察日报:制售不能灭火的灭火器,判刑还要三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