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正确改革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谈 13
发布时间:2024-09-10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坚决抵制急于求成走“近路”、按部就班走“慢路”、顾此失彼走“偏路”的错误观念,坚持逢山开路谋发展、遇水架桥抓机遇,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发展路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改革无止境,奋斗正当时。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越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就越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要把握正确改革方法论,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坚决抵制急于求成走“近路”、按部就班走“慢路”、顾此失彼走“偏路”的错误观念,坚持逢山开路谋发展、遇水架桥抓机遇,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发展路。
欲速则不达,行稳则致远。如果一味地追求质变的突破,而忽视量变的积累,甚至选择以走“近路”的方式,不顾实际谋求短期效益和亮眼政绩,最终只会失去初心、丢失方向,做出不明智的决策。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回顾改革发展历程,无论是浙江坚持刀刃向内优化服务,推动实现群众从“反复跑、多头跑”到“跑一次”再到“一次不跑”;还是川渝近邻探索破解跨省域发展难题新路径,合力书写从“隔空打望”到“拥抱共生”的动人篇章;还是安徽合肥紧抓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一路冲“卡”破“障”,实现从“铜墙铁壁”到“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华丽转变……实践证明,改革从来都不会一马平川,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着眼未来,注定东风浩荡。要坚决压制急于求成、“病急乱投医”的浮躁风气,坚持客观分析实际情况,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靶向发力出良策,有的放矢提质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改革发展,一刻不能松懈。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如果还是按部就班走“慢路”,不仅时间上不允许,还会造成一些重大改革举措不配套,式微于“最后一公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政策执行中往往容易出现“中梗阻”、走形变样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一遇到问题就喜欢“打太极”“踢皮球”,束手束脚延误良机;有的地方甘当“二传手”,习惯拿“对标对表”当“挡箭牌”,上下一般粗地抓落实;有的地方喜欢“穿旧鞋走老路”,为了出成绩、有政绩,甚至用上了“新瓶装旧酒”的招数。这些现象导致政策落实走偏走样,必须高度警惕、坚决纠治。要广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氛围,力破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顽瘴痼疾,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干事创业“风向标”,提振改革创新“精气神”,聚力锻造出一批敢改革、善改革、会改革的“行家里手”,持续以人才活力助推改革发展走深走实。
蹄疾步稳方能致远。改革推进到今天,“低垂的果子”早已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前,面对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倘若一味求疾,难免会人仰马翻,事与愿违;而倘若一味求稳,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得其法才能事半功倍。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步稳。一方面,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抓住改革发展“牛鼻子”,准确研判形势,始终坚持以枕戈待旦、夙兴夜寐的急迫感、使命感,乘势而上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谋取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涵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从容心态,确保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真正使改革的点子、政策的路子、发展的步子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68585?ClassId=616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向“下”找办法
- >>下一篇: 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思想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