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判断力
发布时间:2024-09-24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说到毛泽东的预判力、前瞻性,有两件事特别生动。
第一件事,是1915年秋,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上调教育部,成为新教科书的编审。对于黎锦熙的高升,别人纷纷道贺,而毛泽东却大煞风景,一再劝黎锦熙:“北平臭腐,不可久居,急恋君归。”在信中他还说:“当今政府,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其收揽名士政策,绝非真心政改,而是欲将天下有志者,乃为其所用矣!”他反复叮咛恩师:“北京如冶炉,所过必化。弟闻人言,为之心悸,固来书劝师,速归讲学,如待有为,绝不可急欲图进。”毛泽东的危言相劝,让黎锦熙甚是感动,坦然纳之,但也有人觉得,他的此举,未免小题大做。然而没过多久,袁世凯果真祭起复辟大旗。在这场闹剧中,正如毛泽东所预料,一些名流之士,“均堕袁氏术中”,为袁氏登基鼓噪抬轿子,搞得身败名裂。
而毛泽东的另一件事,则更让人惊叹。1916年夏,在给萧瑜的信中,毛泽东就对中日关系的走向,做出了这样的预测。他说:“思之,思之,日人实为我国劲敌也。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生存。而当今国人,却犹酣未觉,注意东窗事少。”在信里,他还预言,日后倭寇侵华之路径,是“先满蒙,北边动,而后,胡马骎骎入中原”。为此,他慨言:“欲完自身,以保子孙,只有磨砺,以待日本。否则,即使纵横江山万里,也会屈于三岛,民众四万万,也将被三千万者所奴役。”
毛泽东发表此言时,北洋政府正为军费开支,私下里与东邻眉来眼去,打得火热。所以,听了毛泽东的预测,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有人讲,二十年的光阴,人间沧桑,世事难料,仅凭一己之见妄下断论,未免有点杞人忧天。
然而,时事的发展,却正如毛泽东所料,十五年后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二十年后“七七事变”,日军又大举进攻中原,中日全面开战。
面对此情此景,再回想起二十年前毛泽东的先知先觉,许多同学都不禁感叹:“其料事如神之功,实乃天人可比也。”
回顾毛泽东的一生,可以说,他对大局的紧抓,他对宏观的看重,一直情有独钟。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国家建设时期,他总是要求,“无论做什么,都应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他的这种思维模式,与对手蒋介石形成了明显反差。“蒋介石这个人,在军队管理上,有时过于拘泥细节。比如,部队怎么设防,武器怎么配备,甚至,连士兵系没系风纪扣这样的小事,他都操心。而毛泽东则相反,他的眼里盯的都是大事。比如,是‘诱敌深入’,还是‘围点打援’,是‘隔而不围’,还是‘围而不打’。至于具体战斗,该怎么攻,怎么打,则交给手下的将军说了算。”所以,从战略层面上讲,蒋介石的思维,也远远逊于毛泽东。
(摘编自《领导文萃》2024年6月下期 张锦力/文)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9023.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有意思与有意义
- >>下一篇: “五四宪法”:新中国法治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