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1-05-27 来源: 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渊源,又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深度契合。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源远流长的中国“和”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些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理念深度契合。马克思在描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经常使用“联合体”和“共同体”的概念,他指出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社会是“虚假共同体”,提出建立把人从被奴役、被统配和被忽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真正的共同体”。《共产党宣言》这样描述“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与共同体思想相互贯通、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正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植根于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也符合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广受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深刻分析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重大判断。此后,中国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理解、支持、帮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回应了“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了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国际关切,也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路子的论调,甚至有人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面对国际关切,中国郑重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面对这一重大命题,中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发展走向,也为如何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李晓倩,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5月27日理论周刊第8版)
原文链接:http://www.sdjj.gov.cn/szzx/202105/t20210527_11650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