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木龙,看见“千万工程”的冷凉山区发展样本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轰隆的机器声响彻整个魔芋加工厂,加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新鲜魔芋经工人初筛后放入清洗池,再由传送带至切片机,切好的原片经过自动烘干装袋,完成初加工流程。
乌木龙乡位于永德东北部,全乡2.8万余人,海拔高、气温低、山地多,是发展受限的客观原因之一。穷则思变,该乡立足实际,按照“产业兴乡”的发展思路,投资1033余万元建成集魔芋加工、茶叶加工、核桃加工、饲草加工为一体、占地面积超13000多平方米的特色产业园,可实现日加工魔芋25吨、茶叶鲜叶15吨、鲜核桃25吨、饲草160吨。产业园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运作营收,将直接带动全乡6876户28506人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达100余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一个深居高山的小乡镇,是如何全面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培育出“千万”大产业的呢?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据了解,自2021年换届以来,乌木龙乡党委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引进一批人才、配强一套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回引4名毕业大学生到村任职,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同时,实行“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大户带头”的产业发展机制,让领导干部俯下身子查实情、看变化、督进度,“保姆式”服务产业发展。
找准“路子”才能夯实“家底”,该乡党政领导班子聚焦乡愁民意,通过深入村寨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找“最优解”,明确把农村人居环境和冷凉山区特色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中的领航作用,瞄准发展“关键点”。
“党员干部干起来,人民群众动起来,村容村貌靓起来。”该乡在村庄规划、农村“两污”治理、厕所革命、规范农村建房、村容村貌提升、绿美乡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党员动员和带领群众,清脏净污、科学规划,编好花篱笆,管好园中树,种好菜园子,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同时,依托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引领社会治理体系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火塘宣讲”“双语宣讲”,引导群众培育卫生生活习惯。
提升了村寨颜值,该乡又着力以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推动乡村从“高颜值”同步向“高产值”转变。通过盘活现有资产资源,成功培育了核桃、茶叶、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和林下魔芋、水晶藠头、紫洋芋、水果萝卜、万寿菊等特色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依托特色产业园,探索“魔芋+茶叶+核桃+饲草”现代农业示范经济综合体建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类产业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经济体,推进生产“规模化”、产业“品牌化”、运营“一体化”发展。
“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乌木龙乡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努力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道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综合模式,实现小乡村与大市场的有效连接,打造出了“千万工程”的冷凉山区发展样本。
李玉珠(永德县乌木龙乡人民政府)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0/10/4598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迪庆:厚植新录用公务员成长沃土
- >>下一篇: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用活红色资源打造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