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蒙古国走笔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10月13日《检察日报》第4版头条
蒙古国走笔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李永君
前不久,我去蒙古国访问了两天,觉得怎么也得留下点文字,可是想了好几天,理不出个思路来。一路走来,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单一,实则多元,甚至存在着一些南辕北辙的反差,而又奇妙地形成对立统一,不身临其境是难以感受的。
1
飞机从呼和浩特北上,很快就进入蒙古国上空。空气干燥而透明,下望都是漫漫黄沙,但不是那种流动的沙丘,是凝固不动的沙地。地理上,这叫中央戈壁,系太平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都不能到达所致。历史上所谓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之“漠”,指的就是这里。直到现在,蒙古国在这一地带的几个省仍叫南戈壁省、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可见古今一系。
向北飞行一个多小时,直到乌兰巴托附近,都没见什么草木、什么河流,自然也没什么村镇人烟,真是茫茫荒原哪!道路也没有,只有自然形成的车痕,充分印证鲁迅所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露天矿坑时有所见,有的像煤矿,有的像金属矿。“地上不长草,地下必有宝”,信不虚也。即便是这些矿山周围,也没有柏油路,仍是那些自然轧出的土路。这个国家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养活300万人,吃资源饭也够了。
不过,蒙古国并非到处都是这种荒凉的地表,我们很快就领略到了水草丰美的一面。
蒙古大草原
抵达乌兰巴托的第一个晚上,热情的主人把我们领到市区东面80公里处的肯特山高日和自然保护区,这里林木丰茂,山势险峻,迥异于别处平缓的山坡。低洼处有河水涌流,白亮亮的,与周围的暗色山野形成强烈对比。水畔坡头生长着肥美的牧草,白色蒙古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犹如天上的星辰。空气也湿润了,天上时有降雨,更增添了一些诗意。主人介绍说,像这种地方,在蒙古的山区还有不少。确实如此,当我们离开乌兰巴托西飞的时候,下望多是植被良好的山区,色楞格河水系叶脉状分布其间,并不时有宽宽的水面。
大漠以北多林草,是游牧民族的世居之地,但是气候寒凉,生长期短,出产有限,难以承载较多的人口和牲畜。从历史上看,游牧民族要想发展壮大,就得越过中央戈壁向天暖草丰的漠南发展。争夺漠南,往往成为游牧部落之间的重大战事,自然是实力强盛者胜之。人心无限,游牧民族占据漠南后发现,中原又比漠南温暖富庶,于是屡屡铁蹄南下。马背民族的历史逻辑基本形成,休养生息守漠北,发展壮大下漠南,称王称霸进中原。
中原王朝的历史逻辑与此相反,以谷物为食的族群大多数时候只能甘拜下风,要么割地求和,要么贡献岁币、丝帛,能够守住长城就算不错了,有的只能以黄河为界,有的甚至只能以长江为界。只有少数几位性格豪横的英主能够凭借强盛国力,越过长城,占据漠南,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战力陡增,辟地千里,夺取河套,设立三郡。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委派蒙恬“北修长城,却匈奴七千余里”。至于能够穿越中央戈壁进入漠北者,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矣。给人深刻印象的,也就是“封狼居胥”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勒石燕然”的东汉车骑将军窦宪了。
狼居胥山,就是今天蒙古国的肯特山,在乌兰巴托以东。燕然山,就是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深处国土腹地。制定访问蒙古的计划时,我还想到这两处去凭吊一下古战场,可惜未能成行。
2
从机场到乌兰巴托市区的百里道路,就是窄窄一线,高低不平,相当于中国的县道,有时牛群挡在路上。陪同人员说,往前走走就好了,现在法律规定,首都周边40公里之内不再放牧。道路两边的村庄,多是彩钢板搭的棚子,虽然参差不齐,倒也五颜六色。
因为没有立体交通设施,进了乌兰巴托市区,公共交通挤成一团,一堵车就一二十分钟动不了地方。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也习以为常了,不紧不慢地指挥着,手中转动着那个小棒棒,还似有表演性质。市中心高楼林立,但更多的是低矮的建筑,市郊更有大量的棚户区。蒙古国300万人口,其中一多半在首都。
蒙古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98.72亿美元,人均5760美元。内蒙古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0亿美元,人均14000美元。蒙古国除了矿产资源之外,其他产业没什么太好的。街上跑的多是日本车,生活用品多是中国造。
苏联解体之后,蒙古也发生剧变,1992年1月颁布的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大呼拉尔为最高权力机构,各党根据选举分配议会席位,得票最多的政党组织政府。司法权由最高法院及各级法院行使,但需接受检察机关监督。检察机关单设,自成体系,并不像有的西方国家那样设在法院内部。
蒙古国人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西式的,吃饭是西餐,刀叉齐上,叮叮当当,又夹杂一些自己的民族传统,比如烤羊、歌舞之类。着装是西服,什么场合打领带,什么场合不打领带,都要事先说明,一如西方社交活动。街上的年轻人言谈举止、穿衣打扮也是西式的,据说备受日韩影响。
议会大楼虽然庄严但不拒人千里之外,议会前的广场是开放式的,人们尽可随意散步甚至遛狗。游客也可随意走上议会大厦的台阶,拍婚纱照的年轻人甚至可以走进长廊与成吉思汗雕像合影。
3
蒙古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被中俄两个大国夹在中间,又是典型的内陆国,没有一寸海岸线。蒙古气候寒凉,长不了庄稼,粮食大量靠进口。处理好与两个邻国的关系,是蒙古外交政策的头等大事。
蒙古国自独立之后基本上奉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一切向北看。社会制度学苏联,意识形态学苏联,军事力量学苏联,连文字都学苏联,将成吉思汗时代就使用的传统蒙古文字母变成俄文使用的西里尔文字母,乍一看像俄文,但俄国人也看不懂,只是看着眼熟,就像中国人看日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代之,蒙俄关系总体不错。
最近20多年,蒙古很难从北方得到经济援助,于是向南看,中国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蒙古作为经济支柱的矿产资源占经济总量的30%,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换回资金和物资。我曾目睹中蒙边境的甘其毛都口岸和策克口岸的繁忙景象。
蒙古国维护与近邻关系的同时,也在努力结交远亲,近交日韩,远交欧美,旨在打破地理困境,创造“第三邻国”。饭店里的各种说明牌,注有日语和韩语,却没有汉语,其实,在蒙古国的日本人、韩国人远不如中国人多。蒙古人有学汉语的,但似乎学韩语、日语更时尚,他们懂汉语的人远比不上中国人懂蒙语的人多。
远交欧美,蒙古国得到了一些成果。蒙古与欧盟建立了“全球伙伴关系”,2013年加入“欧安组织”,成为第57个成员国,当前的蒙古在思想观念上已经脱亚入欧。蒙古也与美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保持着一些交往,比如与美国签订了《开放天空协议》,向美国出口稀土。2004年成为上合组织第一个观察员国家,中国遭遇新冠疫情时,蒙古国也曾给予慷慨支援。
4
在蒙古国家博物馆里,展陈的都是马背民族的英雄历史,从匈奴、突厥、鲜卑,一直到蒙古,无一不是叱咤风云,纵横天下,这勇猛的血性是一脉相承的。蒙古民族崇拜英雄,“巴特尔”(英雄)成为众多男子共同的名字,连首都也被命名为乌兰巴托——“红色英雄”之意。英雄的使命是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辉煌的历史已经远去,但余晖还在。每一个国家都会张扬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切荣耀源于成吉思汗这位巨星般的老祖宗,所以他到处受到无与伦比的尊崇。乌兰巴托的机场叫作成吉思汗机场,蒙古国还有一个成吉思汗博物馆,蒙古大呼拉尔大厦前面,端坐着成吉思汗威严的雕像。乌兰巴托郊外建有一座高达40米的不锈钢制成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塑,游客可乘电梯到达马头位置眺望四周景色,成为一大景观,蒙古国还为其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告诉他们,内蒙古乌海市1800米高的甘德尔山巅,建有一座88.9米高的成吉思汗雕像,蒙古朋友大惊,我赶紧说,放心,我们不会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0年3月,蒙古政府决定,自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国家公文中同时使用西里尔字母文和传统蒙古文。这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当然也有助于中蒙两国交流。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mtbd2/202410/t20241014_66846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检察日报:确保换电柜安全又方便
- >>下一篇: 检察日报:图说检察:调研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