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党建联建共建搭稳纠纷化解“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4-10-23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1996年以来,因那么果河河道改道等历史原因,引发屏边县白云乡六子箐小组与文山市新街乡牛么底村土地纠纷。多年来,双方先后多次进行调解,均未达成有效共识。
今年来,屏边县白云乡与文山市新街乡建立党建联建机制,签订跨区域党建联建共建协议书,打造“新街·白云”党建联盟品牌,有效构建“党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为长达20多年的土地权属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铆定组织引领的“圆心”,锻造坚强战斗堡垒。强化“红色引领”。以“党建联盟”为平台,在接边区域积极探索推行“区域联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接边区域划分为2个毗邻大网格、22个小网格,实行“双网格长”制度,使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土地纠纷“神经末梢”。激活“红色引擎”。成立接边地区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先后开展4轮纠纷化解工作。建立分析研判和网格衔接联动机制,实现矛盾共同调解、防范共同推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土地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锻造“红色先锋”。组建由两地基层党组织、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组成的工作组,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将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回乡大学生等充实为调解力量。
拓宽共建共治的“半径”,凝聚多元解纷力量。在县级层面,实行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厘清各部门在此次土地纠纷中的工作职责,积极推动部门之间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联排、联防、联调,协同处理解决纠纷中跨区域、跨部门事项。在乡级层面,构建以“乡党委—村党组织—网格村小组”为主体的基层治理链条,及时召开土地纠纷调解分析研判会议,围绕争议重点、争议区域交流对策。在农村层面,推行一网联全村、干部联村组、党员联群众的“一网三联”工作方法,用好党建共建力量,分别推选两地涉及土地纠纷的村小组村民代表各3名,确保群众全程参与,切实把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纠纷化解优势。
描实依法治理的“圆周”,提升矛盾化解“硬实力”。梳理矛盾纠纷“关键点”。坚持以法治为依托,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的基础上,细致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准确制定矛盾清单和问题清单,两地组织专人联合查询梳理相关制度文件和法律法规,确保调解有规可依、有法可查。突出矛盾化解“精准度”。通过交叉联合服务的方式,组建由两地乡镇干部、司法干部等成员组成的法治宣传队伍,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敲门服务”,与涉及纠纷的群众面对面交谈,针对矛盾、问题两项清单作法律解答服务,实现矛盾风险不升级、不扩大。推动普法强基“长效化”。以解决此次土地纠纷为契机,发挥党建联建共建作用,依托两地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乡村两级党校等阵地,以火塘会、院坝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长效联合开展好法治宣讲。
李佳佳 陶国芬(屏边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0/21/4608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嵩明:“10+25”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 >>下一篇: 从“迁居”到“安居”的嬗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吉盛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