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布时间:2024-11-05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党的科学理论深入互动、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指引方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精神凝聚力。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文脉悠悠,弦歌不辍。要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才能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文化源于人民实践,文化属于人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只有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才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要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让精彩的中国拥有精彩的讲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70639?ClassId=616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