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要“减”之有效“赋”之有道
发布时间:2024-11-05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长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制约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效果。因此,要聚焦“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推动基层干部用心用情服务群众。
卸掉“黑心马甲”,赋予责任担当。有的基层干部寅吃卯粮铺摊子,重显绩轻潜绩;有的搞大手笔、有大动作、出大动静,为引起上级关注,“垒假山”“堆盆景”“造牌楼”。基层减负务必要打破这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假”“大”“虚”,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广泛倾听群众呼声,通过“民呼我为、民呼必应”,把让群众有感的事情做实做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脱去“形式外套”,赋予实干信心。“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这是许多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检查多,由于忙于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基层减负,要明确职责边界,建立清晰的职责清单和责任体系,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实实在在把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抓落实、干实事、出实效。此外,持续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赋予基层干部实干的信心,激励基层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
减轻“思想包袱”,赋予服务动力。减负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持续刀口向内加强自我革命和自我整改,有力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要激活用人导向指挥棒,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撑腰鼓劲,鼓励干部“大展拳脚”,全力破除“洗碗越多,摔碗概率就越大”的畏惧和担忧,打消一些干部“庸庸碌碌的太平官好过多干对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不担当不负责的精神“颓态”。真正从思想上减轻干部包袱,大力营造敢闯、敢为、敢试的干事创业氛围,全面推动基层干部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善接“烫手山芋”,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担当作为。
肖宇雪(江城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0/31/4618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争做“三有”驻村干部
- >>下一篇: 从“唱山歌”中感悟群众工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