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故事 | 费贻:清廉有节 “五廉”扬名
发布时间:2024-11-19 来源: 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合浦是秦汉名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悠久,古有廉山、廉泉、廉江、廉垌、廉州等“五廉”之誉。而合浦“五廉”美誉的由来是因为一位著名的清廉名臣,他就是被史书称为“节义至仁”的东汉合浦太守费贻。
费贻,东汉四川南安人,合浦郡太守。费贻在乡中以操守著名,与李业、谯玄、王皓、王加有南安“清廉节义五杰”之誉。
合浦郡(现北部湾城市群部位)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所置,后又称“廉州”。廉州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唐朝《元和郡县志》云:“以其地有大廉山故名廉州。”
韬光养晦 忍辱负重
《蜀中名胜记》载:“费贻宅,蓍草生焉,常有五色云气覆其上。”他“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推重”。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当时费贻已颇有声望。公孙述据四川为王,到处招揽人才,多次请费贻出山相助。费贻为官的理念是“不避乱世避恶君”,他极不愿为公孙述卖力,为了躲避公孙述的热情邀请,他隐居深山,且不惜装疯卖傻,用漆树汁淋遍全身,使身上长满疥癣,如此“退藏山薮十余年”,才躲过公孙述的纠缠。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听说费贻的故事,多次派遣特使邀请费贻入朝。据史籍记载,费贻朝见汉光武帝刘秀时,刘秀说:“寡人思卿久矣,未能得见,今幸屈至,喜跃弗胜。”费贻说:“臣恨无才佐事陛下,既蒙恩诏,敢自违乎。”汉光武帝大喜,立即下诏封费贻为合浦太守。于是蜀中的人歌之:“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避恶君。”
清正廉洁 爱民惠民
费贻为官清正廉洁,爱民惠民,为合浦百姓办了许多好事。费贻到合浦,看到合浦郡民多以采珠为业,农田荒芜、粮食缺乏的现状后,大力推广农耕。他还亲自到农村劝农,手把手将农耕技术教给合浦郡民,并和老百姓一起耕田建屋,同吃同住,采取多种措施奖励郡民开垦荒地,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引进中原的竹筒水车、织麻养蚕等技术,还带领郡民修筑山塘河坝、水渠,使水稻种植得以在合浦郡推广,合浦郡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合浦民众都很爱戴和拥护这位清廉勤政的太守。
因为费贻的廉洁,合浦郡有许多地方以“廉”为名,如“廉州”地名,据《新唐书·卷四十二·地理志六》载,唐太宗贞观八年改越州为廉州,州名就是据此而来。明崇祯十年版《廉州府志》记载,费贻“仕合浦太守,政轻简,民怀其德,或曰合浦江山皆有名‘廉’者,以(费)贻故也”。
勤政有为 民感其德
费贻大力推行“政清刑简”。“政清”就是执政清廉公正、勤政有为、施德惠民。“刑简”就是各种规章制度要少而精,要符合百姓利益。他身体力行,做了大量有益于民生的事。在费贻任满离职之日,合浦郡民不舍与太守分离,洒泪相送,扶辕百里一直将他送到郡界的天马岭,才依依惜别。老百姓热爱这位贤太守,便将洒泪惜别之处的大山称为廉山,史籍也有此说法。《大清一统志》记载:“东汉费贻任太守,有廉声,去日百姓追送至此,遂以名山。”随之还把所在的田垌称为廉垌,把合浦江改名为廉江,把费贻在合浦带领民众所挖的井称为廉泉。唐贞观八年,唐太宗因合浦境内有廉山、廉江,便将合浦郡改为廉州,取意为“弘扬廉洁勤政吏洽之风”。
因为有了费贻等清官廉吏,合浦有了“五廉”之美名。廉山、廉泉、廉江、廉垌、廉州也就成了后世对清廉勤政的官德吏风寄情托意的喻物,清廉勤政的官德吏风为后世所称颂。(据广西纪检监察网)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lianshijingjian_1119/1334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南昌市新建区:由点及面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 >>下一篇: 在云梦发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