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以“担当之举”凝聚实干之为 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11-19 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浏阳的秋天格外美丽,在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科技特派员。
自2008年起,浏阳市共选派了17批800人次的科技特派员,辐射带动畜牧、水稻等多个产业发展,培训农业人才20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2023年,浏阳市蝉联了“湖南省派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等荣誉。科技特派员成为浏阳传播先进技术的“主力军”、科技创新创业的“开拓者”、培育本土人才的“引路人”,为浏阳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促“科技之花”结丰硕之果 打造一二三产业新质生产力
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农民叶光明正在田间忙碌,流转了100多亩田地种玉米、开荷塘、养罗氏虾的他迎来了新一轮的收获。“去年,在科技特派员、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志刚的对接下,我们引进了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3号’进行试养,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叶光明说。
浏阳市普迹镇五丰村,梯田周围种着油茶树,梯田中间是成片的白芷苗和玉竹苗。“原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一直没有大的起色,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深指导我们开展油茶林下套种白芷、玉竹等中药材,示范推广1100余亩,经济价值超过600万元。肖教授还帮我们联系中药材加工企业,促成订单生产。”五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美辉说。
一粒种子铺出一条致富路。科技特派员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下科技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2023年全年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情况50余个,推广新品种30个、新技术30个、新模式10项、新装备7个。
以“创新之笔”绘就振兴之势 用授之以渔推进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多位专家教授,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进一步建设“水果玉米”品牌、提升农业技术应用能力等,进行深入交流,帮助村民探寻适合的产业发展路径。
“老师讲的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选种到栽培,从苗床管理到病虫害防治,针对我们种植时候遇到的瓶颈与常见问题一一解答,现在我有信心能把辣椒种好了。”农户何小平说。
长沙市科技特派员团队蔬菜种植组副所长王安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李安平、长沙蔬菜研究所周清华组成“豪华讲师团”,为普迹镇70多位村民上了一堂辣椒种植技术课,大家收获颇丰。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生产实践,是让科研成果与广大群众共享的重要桥梁。科技专家与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培养,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以“创新之笔”绘就了浏阳的振兴之势。
用“担当之举”凝聚实干之为 让老百姓和基层群众更有幸福感与获得感
2022年,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党总支副书记沈慧锦向科技特派员李有志求助秸秆处理问题。了解情况后,李有志决定引入赤松茸种植技术,用秸秆培育赤松茸。第二年春天,第一批赤松茸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生态难题,而且每亩可为农户增收5000元左右。
“160亩冬瓜被水淹怎么办?种植户非常焦急,急需技术帮助。”今年7月5日,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张艳、邓稳桥、周清华、杨福强四位科技特派员为沙市镇桃源村冬瓜基地现场“把脉开方”:“刚定植的冬瓜苗要及时补救,受灾严重的田块改种生长期较短的黄瓜、豇豆等作物,抢后期市场和保‘菜篮子’供应”,将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专家们还现场发放了蔬菜救灾补损技术手册。
以“担当之举”凝聚实干之为,浏阳科技特派员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解决实际难题,让老百姓和基层群众更有幸福感与获得感,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当好“排头兵”。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11/14/146457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邵东市:做实做细“三长制”,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 >>下一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宁乡市:激活“邻聚力” 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