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时评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发布时间:2024-12-26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打通吃、住、游、购、娱等多元消费场景,推动露营经济焕新升级。图为12月21日,市民在该市未央区一家户外休闲营地内乐享周末美好时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湖南省汝城县纪委监委与郴电国际纪委联合开展“百日大攻坚”行动,推动惠民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图为近日,纪检监察干部在便民窗口了解供电服务情况。王周莹 摄

  

  12月18日,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招聘活动在武汉举行,170余家企事业单位线上线下提供实习就业岗位4000余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牢牢坚持人民立场,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锁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邱海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贯穿着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纾困减负的鲜明导向

  记者: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论是政策取向还是重点任务,价值主旨都十分明确,就是要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您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体现在会议精神中?

  王锁明:首先,政策取向体现人民利益。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旨在确保经济在稳定中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激发“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的协同效应。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其中,将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这是十四年来的首次,进一步传递出积极明确的信号。“适时降准降息”,是为了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快信贷增长,支持国内需求扩张。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包括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既说明了发展与安全的相辅相成,也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

  其次,重点任务聚焦人民福祉。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例如,明年9项重点任务中,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作出一系列安排,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这些部署与安排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以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为例,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8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让更多“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既有效拉动了内需增长,也让老百姓得了实惠,这是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意味着产品的覆盖面会进一步扩大,将持续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

  又如,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就业为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明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规模很大。本次会议把稳就业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明确“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发展目标,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必将为明年稳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到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等等,本次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上用实劲,贯穿着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纾困减负的鲜明导向,必将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的基础,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记者: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理解其中鲜明的人民性?

  王锁明:从理论基础看,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就从理论根基上奠定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人民立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观点,而且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强调通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福祉、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立场,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高质量发展。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不仅强调要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关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经济、社会、环境等协同发展。经济增长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推动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始终以人民利益考量为出发点。例如,在把握小与大的关系上,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在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上,要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在把握当前与长远关系上,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记者:新时代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实践中?

  王锁明:人民立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新时代经济工作实践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也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诠释。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政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例,“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从人民现实需求出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关注生产生活生态,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对解决我国农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通过具体行动举措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例如,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普及互联网应用,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生活便利;通过推动电商平台发展,使农产品得以销售至更广阔的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的推广,让偏远地区人民群众也能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些都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顺应科技发展潮流,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的生动体现。

  邱海平: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民生工作扎实有效。在教育领域,一些地区扎实推进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父母常住地保障入学工作,其中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显著提升,同时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一些地区通过健全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深化“三医”(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等举措,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如依托巡回诊疗车建成“智慧流动医院”,为偏远山村群众送去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问题。在就业领域,各地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发布大量用工岗位,助力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在养老方面,一些地区立足自身实际,打造特色养老服务品牌,为老人提供多样化、贴心的养老服务。这些民生工作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悟透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尤其强调“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干部做好经济工作,如何悟透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邱海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之所以出现错误决策,根源就在于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将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比如,有的地方在城市更新中搞破坏性“建设”,不顾实际情况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使得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遭到破坏,这显然没有考虑到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传承的需求;有的地方农村改厕浮皮潦草、浮光掠影,看似是小工程,实则关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性与卫生健康,反映出相关工作没有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少数干部没有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做决策、推进工作时,更多考虑眼前政绩、表面工程,忽视了人民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长远利益。

  党员干部做好经济工作,要心怀“国之大者”,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经济工作,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主动性,将党中央确定的“路线图”细化为贯彻落实的“施工图”。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离不开过硬本领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党员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管理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领导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工作成效,让经济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要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离不开优良作风的支撑,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干部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作风真抓实干。要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反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能让政策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中,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成效。

  坚持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一环。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工厂田间,问计于民,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经济工作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王锁明: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悟透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在发展理念方面,明确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动项目,都要充分考虑是否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策制定方面,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和关切点。同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让人民群众能够有效参与到经济决策中来,使决策真正反映人民意愿。

  在工作落实方面,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真抓实干,将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确保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成效评估方面,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经济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仅关注经济指标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受益情况。

  在工作本领方面,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诉求、解答疑问、倾听呼声、回应关切。同时,学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经济政策,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各项经济工作。要强化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记者 郝思斯)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3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