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信物 | 小比例尺见证远航之路
发布时间:2021-07-16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丽
图为打开中国造船业进军世界大门的小比例尺。
一把小小的尺子对普通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却是工程师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船舶人在设备落后、缺少精密测量工具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货轮,全程靠的就是这把30厘米长的比例尺,从船的外部到内部部件的设计,都离不开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扭转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订单锐减困境,必须打开国际市场、“推船下海”走向世界,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经多方联络和争取,终于接到一个国际订单——一艘2.7万吨散装货轮。伴随机遇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订单需要符合23个国际规范、规则和公约要求。而当时国内船舶工业沿用的是苏联五六十年代的标准和规范,国际通用性、互换性较差,一些造船厂不愿意承接,大连造船厂迎难而上,接下这个订单。
接单不易,落实更难,在没有现成资料、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大连造船厂的工程人员只能独立自主设计,一遍遍试、一遍遍改,然后提供给技术人员,再利用比例尺进行手工绘制。据统计,为了这艘货轮,大连造船厂建造技术部门用这把小小的比例尺共绘制图纸3400多张,把这艘2.7万吨“长城”号货轮的设计图纸搞出来了。在船舶制造的过程中,由于咨询费用高昂,便形成了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攻关小组,不分昼夜地进行技术试验,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掌握了切割工艺技能。为了漆刷达标,工人们趴在闷热的舱底一干就是一天,每天爬出船舱,除了还在活动的身躯和转动的眼睛,整个人简直就像一块长满锈、涂满漆的钢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540天的努力奋战后,“长城”号货轮如期交付使用。179米总长的货轮,仅有2毫米的误差,它的质量获得了国际公认的船舶界权威认证机构劳氏船级社的高度评价。从此,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的重大转变。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比例尺虽小,却生动展现了中国船舶人在困境中敢闯敢干、“瓶颈”期自力更生的笃定和执着,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创造了更多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正是在这样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一代代船舶人勇攀高峰,目前已完全掌握了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LNG(液化天然气)船核心技术,和韩国、日本等世界造船业最先进国家同处一个阵列。我国造船业在“十三五”期间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方面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业已经从一个单纯接单的造船厂开始向世界海洋装备基地迈进。
一把小小比例尺,丈量出中国船舶远航世界之路。今天,中国在若干船舶科技领域实现了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向引领者的转变,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不懈奋斗。“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做自主创新浪潮中的“搏浪者”,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打开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pl/202107/t20210713_245959.html
- >>上一篇: 方圆谈 | 让抗癌厨房暖下去
- >>下一篇: 一喜有错误 痛改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