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时评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观点 > 正文

刘松明:抓源头 防风险 促廉洁 护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发布时间:2021-11-27     来源: 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国有企业纪委要强化政治担当,树牢底线思维,将风险防控作为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强化“三种意识”为先导,以坚持“三个善于”为重点,以突出“三个紧盯”为保障,为企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三种意识”保持政治清醒

  强化国企意识。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其行为要符合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必须清醒认识并正确把握好三点:国企姓党,多一点党建。讲政治是国企的立业之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只抓经营、不讲政治,弱化党的领导、放松党的建设、忽视党的纪律,企业发展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国企姓公,多一点规矩。严规矩是国企的创业之本,纪法红线不能碰,企业经营活动须遵规守纪;内部管控不能松,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须加强监管;民主决策不能少,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须集体决策。国企姓责,多一点担当。重担当是国企的兴业之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上级有关工作要求,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责不担。

  强化主业意识。主业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重心,只有主业突出,才能做优做强 。在经营管理中,应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切不可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快速做大规模,在对新行业新领域了解不深、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等情况下,贸然“跨界”开展项目投资。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要明确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业务边界,聚焦主业、精干主业,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纪法意识。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要清醒形势,敬畏纪法,把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作为“必修课”“总标尺”,时刻牢记“守规守纪没有大小、守规守纪没有轻重、守规守纪没有先后”,“党纪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要清醒头脑,敬畏权力,牢记“权为公器”、“权有边界”、“权即是责”,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清醒责任,敬畏职务,做遵规守纪的表率、严格自律的表率、行动坚决的表率,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坚持“三个善于”筑牢经营基石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立足客观现实,设定最低目标,或从最坏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法。凡事都有“底线”,企业经营也不例外。无论是对外投资、工程建设,还是安全生产、队伍稳定等方方面面,只有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攻坚克难,才能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否则,一次不经意的安全事故、一次不谨慎的投资失败,都会使企业陷于不同程度的风险之中。因此,“底线思维”也是风险管理。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在拓展市场扩大规模和稳中求进严防风险之间找准平衡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从最复杂、最困难、最严峻的情况出发,周密筹划,未雨绸缪,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处隐患,不放松一条“底线”,绝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善于科学分析研判。企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等。面对风险浑然不觉、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是最大的风险。因此,要牢固树立“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是失职失责”的理念,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敏锐性、前瞻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矛盾抓关键,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市场特征、企业经营特点等,客观、辩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机遇挑战、潜在风险,把风险特点研判得更加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既不莽撞蛮干、影响大局,又不犹豫不决、当断不断。

  善于有效防范化解。首先,要加强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防控协同、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防范风险、落实责任的重要作用。其次,要规范投资管理。加强投资规划,投资金额纳入企业年度资金预算,做好管控;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和深度,做实做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合作方尽职调查;强化过程监管,紧盯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做到风险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再次,要严格投资决策。坚持谋定而后动,决策前多思多谋多议,将项目背景、市场前景、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等方方面面思考透彻、讨论充分,决策时理性一点、谨慎一点、严肃一点,坚决杜绝主观臆断、随意应付、草率决策。

  突出“三个紧盯”规范履职用权

  紧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企业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只有把这个“关键少数”盯住了、抓好了,才能形成“头雁效应”。一方面,要强化日常监管。立足早监督、常监督,开展“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关键岗位人员分层次、经常性谈心谈话,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多了解干部日常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多关注职工群众对干部有关问题的反映,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另一方面,要强化纪律震慑。突出投资决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加强对领导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用权情况的监督,对于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侵吞国有资产、搞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形成震慑,让监督“长牙”,让纪律“带电”。

  紧盯权力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失控、锐变、滥用,是有效防范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权力配置。坚持“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完善关键岗位的职能设置和权力配置,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人事相宜、权责一致,构建既协同高效又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全面查找人、财、物等权力运行风险和监督管理薄弱环节,把制度建设和执行贯穿于风险防控全过程,不断健全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确保务实管用、科学有效、执行有力,压减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同时,突出重大决策、重大合同、大额资金管控等关键环节,定期排查梳理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实行风险动态管理,并对内控措施再评估,对短板弱项再完善,确保风险可控在控。

  紧盯责任落实。要做细做实风险防控工作,必须拧紧责任链条。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担负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好统领协调作用,按照“层层定责、人人有责、事事履责”的要求,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风险防控体系。班子成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将经营风险防控作为开展工作、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切实抓好分管业务的风险防控,特别是要加强对分管领域关键岗位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等方面的监督。纪检监察机构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将风险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执纪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只有不断压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推动完善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才能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才能推动国有企业各项事业在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作者系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刘松明)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html/llyjgd/20211123/17076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