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老汉”传人:用青春“染绿”黄沙
发布时间:2022-06-21 来源: 天津先锋网 作者:佚名
5月4日,清晨4点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就驾车出门,一小时后赶到距离八步沙林场40多公里外一处200亩的荒山头,借助晨曦,郭玺开始为一个月前新栽的24万株樟子松和侧柏浇水。
西北的昼夜温差大,早上出门时气温低,郭玺还穿着棉衣。到了中午,烈日下的气温逼近30摄氏度,他脱去外套亮出黝黑的臂膀,在劳作的间隙掏出馒头啃上几口,一直干到太阳落山……
这是“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的“青年节”,也是他的日常。从初春到入夏,他和同伴们连续几个月每天逐日奔跑,挖坑、植苗、填土、浇水,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哺育一株株嫩绿的树苗,“逼迫”黄沙后撤。
郭玺说:“植树育苗、治理荒漠,这是爷爷辈和父辈们的承诺,我们这一代人还要接着干……”多年来,郭玺和父辈们坚守荒漠,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37.6万亩,种植各类树木3000多万株,修建压沙造林道路34公里,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续写了“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绿色传奇。
对于今年36岁的郭玺来说,选择治沙造林也曾有过一番曲折。
40年前,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等6位村民按下红手印,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挺进八步沙,承包了7.5万亩流沙治理,被称为“六老汉”。
到20世纪90年代初,“六老汉”中的4人相继离世,但7.5万亩的八步沙才治了一半。“六老汉”约定不论多苦多累,六家人都要把八步沙管下去。为了完成父辈遗愿,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力治沙,成为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
到了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完成,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郭玺从小就跟着爷爷和叔伯们一起走进八步沙,在沙窝窝里一起啃过馒头,推着双轮木车为一棵棵树苗浇水,经历过压沙栽苗浇水的艰辛,目睹过一场风沙过去树苗倒地的残酷,也感受了柠条花漫山遍野盛开带来的喜悦。
作为村里的年轻人,郭玺也曾认为走进城市、学技术有手艺才是出路。“你爷爷辈和我们这一代,都是人拉肩扛,双手在沙土里刨个树窝窝,但未来还要靠现代化的技术,你能开机器,不来治沙就太可惜了……”大伯郭万刚的一席话点燃郭玺生命里的坚韧与执拗。
就这样,郭玺成为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每天开着大卡车送水送草,浇树育苗;开着挖掘机平沙整地,开山修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年四季,晨出暮归,誓用青春“染”黄沙。
“挖深坑、覆浅土,深了浪费水、浅了抵挡不住日晒,根部以上盖土只能有10厘米。”郭玺一边说一边用拇指和食指比量出一个精准的刻度。
在西北肆虐的狂风和高温高寒的气候下,腾格里沙漠经受了千万年的雕刻与揉搓,形成了沙丘绵延、沟壑交错的奇特地貌,也让种草植树面临极大的难题,一场大风三五年的树苗会被连根拔起,埋下的草方格两三年就被风蚀撕扯。
“在这里成活的每一株树苗、每一颗小草,都凝结着爷爷辈和叔伯们用生命积攒的经验。”郭玺说,八步沙的治沙经验书本上学不到,让专家也常常犯愁。我们既需要通过口耳相传、手把手地传承下来,又要通过现代化的机械和手段发扬下去。
近年来,从八步沙到黑沙岗,再到甘蒙省界的麻黄塘,郭玺带领机械化作业队,将一片片荒漠变成了草木葱茏的绿色沙海。
2019年4月,郭玺在多个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账号,累计发布短视频上百条,通过讲述八步沙治沙造林故事,动员和鼓舞更多人关注治沙造林生态建设,参与沙产业发展。
昔日风沙口,今朝变绿洲。郭玺说,老一代人多年的治理,已使古浪县的沙漠整体向后推移了15公里到20公里,用生命筑起绿色屏障。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里,就要使山更绿水更清,一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tjzzb.gov.cn/xfgs/202205/t20220509_917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