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打造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22-06-22 来源: 南海先锋网 作者:佚名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以志愿服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打造美好家园
进入5月,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的早稻迎来收获期,道崇村家家户户开始晾晒稻谷。25日上午,79岁的留守老人梁美英和66岁的志愿者陈起晓一起把屋里的稻谷一袋袋搬到院子里晾晒。
“有志愿者来帮忙,我就不用发愁了。”梁美英望着太阳下的稻谷,笑开了嘴。
在道崇村,注册志愿者人数有324人,占常住人口的17%,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百次。他们用最朴素的情怀服务乡里、帮助乡亲,道崇村也在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被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回溯道崇村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之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山用4个字总结:党员带头。“党员先干,慢慢地,群众也主动参与进来了。”他说。
拥有43年党龄的陈起晓就是村里最早那批志愿者之一,“党员就是要为群众干实事。”他一边说,一边用木耙帮助梁美英把晾晒的稻谷扒拉平整。
党员带动群众,志愿服务的“基本盘”逐渐扩大。乡亲们各自发挥所长,极大丰富了志愿服务内容。村里有支20多人的文艺表演队。队员们原先只是自娱自乐,后来主动提出为村民们表演节目。现在,每逢节日和各类活动,村里的舞台上都能看到这支队伍的身影。
在此基础上,道崇村努力把服务做得更好。
几年前,闲置的道崇小学被改造成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关爱中心,是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大家都爱去的地方。
因为,这里有儿童之家、村医室、阅览室等设施,能够为村里的老人、孩子提供一体化的便利服务。在这里,乡亲们能看到中国(海南)红色文化发展大会、琼剧汇演,能听到理论宣讲、党史故事,还能参与“成人礼”等各种特色活动。在“五乡文化”(乡情、乡艺、乡俗、乡音、乡味)主题服务功能室里,村民们还能够学习海南八音器乐、木偶戏等传统文化,观看相关演出。
“我们想要通过完善各场所的服务功能,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吴海山说,目前实践站成立了1支志愿服务中队、1支党员志愿者探走访中队、12支党员志愿者探走访小队,以及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自从这个站建起来,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我们的农村生活也跟城里一样丰富多彩了。”村民李世保一年前从海口市区返乡。这一年里,他常去实践站参加活动,并不觉得乡村生活比城市差。
志愿服务助力产业兴旺
要实现乡村振兴、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说到底,还是要发展产业。村“两委”干部明白这个道理,志愿者们也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
山柚是道崇村目前的核心产业之一。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了道崇村原本的橡胶产业。望着东倒西歪、受损严重的橡胶林,村“两委”干部决定换条路子走。几番斟酌后,产品附加值高的山柚成了道崇村的选择。
要想经济效益高,就要规模化发展。地块又小又分散,就重新统一规划,整合为大块面积的耕地,再进行分包经营。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村里的土地综合利用率,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
紫玉米种植产业是村“两委”干部的最新探索。
为了选出适种的品种,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最终决定从三亚的南繁基地引进紫玉米。这种玉米看起来紫得近乎发黑,但花青素含量高,经济效益也好,深受市场欢迎。
村干部决定先自己试种,成功后再动员村民种植,另外又拨出百亩村集体土地一起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在道崇村谭洋村民小组的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实践基地,50亩的村集体用地都种上了紫玉米。在这个过程中,碰上哪家哪户忙不过来的,志愿者都二话不说,冒着烈日下地帮忙。
吴海山说,今年紫玉米的市场价为5元一个,远超普通玉米售价。良好的市场行情让村民们对未来又有了新盼头、新规划。
“回到村里的这一年,我明显看到村民富了,村子美了,大伙儿更团结了。”李世保说,自己不打算回城了,计划扎根在村里,为家乡贡献一份志愿服务力量。(记者 习霁鸿)
原文链接:https://www.nanhaixf.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new_show&id=25130&lid=3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乐东西黎村打造“数字乡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下一篇: 儋州:乡村振兴党旗红 坚决打赢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