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架子”只能 搞出“伪政绩”
发布时间:2022-07-06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近日,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在16个省辖市二季度工作评议会上,批评个别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虚、躲、冷、粗、假”问题。并举例说,某县经济体量靠后、人口总量不多,人流量、车流量不大,修马路却修了12车道,路很豪华,车却没几辆。
“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对于各类作风问题,以及背后透露出来的政绩观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敲过警钟。从全国各地来看,有的地方出于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流动、城市功能拓展等方面的考虑,根据实际需要把路修得宽一些,对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实际需求,把路或建筑修得气象很大、派头很足,成效并不理想,一些“大手笔”往往因此受到极大质疑。很多正反两方面的情况都说明,为政施策牵涉重大,最终要被实践检验,被人民群众用“雪亮眼睛”来评判,不可不慎。
从来没有脱离实际的真政绩,也从来不可能有枉顾规律的真功业。我们党的百年历程,有哪一个成就不是“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得来的?立足实际,并不意味着只能低头看路,不需要抬头看天;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说什么事就只能按部就班,不需要创新的勇气和动力,但放眼长远、敢想敢干不是好高骛远,其前提和基础仍然是实事求是。对党员干部来说,树立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关键是把牢实践实干实效的准心,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同志当年刚到正定上任时,曾这样发问:“程县长,最初省委让我到‘好县’工作,依你看,‘好县’的标准是什么?”县长说了几条,包括粮食征购量大、正定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等。听后,习近平同志笑了,他以当时县里148元的农村人均收入,以及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的现实情形等举例,讲出了不一样的深刻理解。正是从这样的现实出发考量、谋划,才有了一系列实打实的兴县举措,推动正定迎来从“高产穷县”到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巨大转变。
无论显绩还是潜绩,从实际出发办好实事,都可以成为真政绩,就看是不是实实在在、尽心尽责、造福一方。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jwsp/20220706/7094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思想入党一生一世
- >>下一篇: 用好互联网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