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胜战密码
发布时间:2022-07-30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从历史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人们不禁要问,将人民军队锻造成为一支善战之师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透过历史的硝烟,回望人民军队的辉煌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政治上指导战争、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经验中总结战争、依靠人民进行战争,才是这支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密码。
从政治上指导战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在这次会议上,针对大革命时期对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科学论断。
正是循着这样的政治军事逻辑,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逐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从此,人民军队被赋予了党的崇高使命和任务,以理想信念为力量之源,动员起了最广泛、最鲜活、最主动的革命力量,铸就了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精神气概。
毛泽东曾说:“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国民党是抗争还是合作,是打还是谈或是边打边谈,均是从政治高度来筹划决策,确保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的完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陆海边界冲突是进是退、面对邻境战争是否出兵援助等重大问题,都是从政治高度来筹划决策的,确保发挥好军事手段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保底作用。
细数人民军队经历的烽火硝烟,单纯从军事上来讲,于我军绝对有利的情况少之又少,大多时候面临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战争准备不够充分的局面。但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深刻认识到战争和军队的政治属性,动员起政治目标引领下最广泛的力量支持,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作战任务。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曾讲:“我们的许多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和其他许多元帅、将军,起初都不会打仗。”他也曾自比为“白面书生”,指出这一代军事家“是在战争中学习起来的”,“这是我们主要的方法”。
红军综合研究各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生存经验,总结提出了游击战的方针,并在中央苏区的三次反“围剿”过程中完成了实践检验,逐步形成了红军运动战的作战原则,创造了一整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些战略战术,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保证了红军作战的胜利。
毛泽东曾强调:“日本帝国主义当了我们的好教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形成了面临强敌入侵时开辟两个战场、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的认识,山地游击战和平原游击战的作战方法也进一步得到完善。
“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经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历练,人民军队从小米加步枪换装了现代化武器装备,从单一兵种作战转向诸兵种联合作战,人民军队实现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模式迈进现代化战争阶段的双跨越,树立起了战胜一切敌人的实践信心。
人民军队在一路披荆斩棘中研究不同对手、不同战争形态,从中找出其作战行动规律,进而寻找应对之策,逐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从经验中总结战争
毛泽东在一次同程思远谈话时问道:“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回答:“不知道。”毛泽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每个战役后总要总结一次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人民军队杰出的军事家们没有把战争经验限于自身应用,而是十分重视总结和推广。从红军时期的“十六字诀”,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零敲牛皮糖”,人民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探索规律,在世界军事史上书写了战争指导艺术不断创新的生动篇章。
从三大起义的失败中认识到中心城市暴动模式的不可取,到第五次反“围剿”及其后的一系列军事失利中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再到金门战役失败后推进海空军建设、研究渡海登岛作战规律,人民军队比珍惜胜利经验还要珍视失败教训,一次次直面自身的错误,不断改革创新,从失败中走向强大。
依靠人民进行战争
毛泽东曾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进行战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土地革命把军队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军队和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成为人民军队稳固的后防和战略依托。在敌后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将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在战争和生产中互为左右手,巩固了敌后根据地,实现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来源于人民。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战……几乎都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后勤战线的铁道兵战士发明了“倒三江”“片面运输”“合并运转”“顶牛过江”等运输方法,打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人民军队的胜利依靠人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从未有过正式的后勤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仗打到哪里,扩红就扩到哪里,根据地就建到哪里;在抗日战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家家户户都是部队粮库、医院、兵站和堡垒;“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民谣则是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真实写照……
今天,人民军队从昔日辉煌中走来,正朝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步伐铿锵。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0791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上半年北京经济发展述评
- >>下一篇: 刘亮程:乡村是城市人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