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 | 太空稻苗喜插田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奇
研究人员在广州增城华南农业大学试验田插种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秧苗。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研究人员在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室整理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秧苗,准备移栽。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开始萌芽。张梓望 摄
近日,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育出的秧苗离开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室,被移栽到华南农业大学试验田基地。此前,共计40克的“天稻”搭乘嫦娥五号登月,历时约23天、76万公里的“环月旅行”返回地球,并在温室中完成播种,长成青葱稻苗。插秧后,预计5月底或6月初迎来抽穗期,7月上旬收获果实。
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在航天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仍要把稻种带上天,是因为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但种源上却面临着“卡脖子”问题。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航天诱变育种可以说是提供了一条有效技术途径。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官方通过审定的航天诱变新品种已超过200个,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超过240万公顷。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都必须打造好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小小的太空稻种里蕴藏着我国种业自主创新的“金钥匙”,期待更多的中国种子在科技创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pl/202103/t20210331_238826.html
- >>上一篇: 评论 | 以务实作风迈好开局之步
- >>下一篇: 新职业创造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