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落地
发布时间:2022-09-24 来源: 北京党建群网 作者:佚名
9月2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区域协调发展有关工作情况。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介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3家央企在雄安启动总部建设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曹元猛说,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后,河北省及有关方面陆续出台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基础性规划和20多个专项规划,构建起“1+N”规划体系。
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
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并稳定运营,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建成通车……一批新项目也在雄安新区落地。
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雄安新区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新区参建劳动力稳定保持在10万人以上,高峰时期约有20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曹元猛介绍,目前,新区启动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进展顺利,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成效也格外显著。白洋淀淀区水质从劣Ⅴ类转为Ⅲ类,水位保持在6.8米左右,水域面积保持在275平方公里左右,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千年秀林”等项目累计造林45.4万亩、植树2300余万株,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下一步,有关各方将有序推进率先启动的标志性疏解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完善新区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把启动区建设成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质量样板。“我们相信,经过持续不懈地努力和奋斗,雄安新区必将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未来之城’大有可期。”曹元猛表示。
平谷线北京段河北段已同步开建
目光再投向一水相隔的通州区与北三县。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打下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潮白河干流近22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今年上半年,区域内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北运河、潮白河等主要河流监测水质显著提升……此前,通州区与北三县已签订一系列协议加强交界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流域水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防治、垃圾处置、水资源利用等5方面实行了统一管控。
备受关注的交通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通州区至大厂县厂通路正加快施工,区域内已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开通跨界公交21条;京通快速路各收费站已实现除早高峰时段外的免费通行,有效降低了居民通勤成本;串联通州区与北三县的京唐城际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北京首条跨省市地铁平谷线的北京段、河北段已同步启动建设。
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与廊坊北三县连续4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既拓展了北京企业的发展空间,又带动了北三县产业升级和软实力提升。在此基础上,北三县围绕重点企业延伸产业布局,已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73家,有效缩小了区域内的产业梯度差距。
原文链接:https://www.bjdj.gov.cn/article/407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本市混改企业将分类加强党建
- >>下一篇: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