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高峰村:一粒米打开乡村振兴新“稻”路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 红星网 作者:佚名
绿水油油记插秧,转头四溢稻米香。中秋已过,正是收割好时节。来到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高峰村的田地间,喜看稻菽千重浪,铁臂农机下夕烟。一排排整齐地水稻被轰鸣作响的机器吞吐入袋,稻草与稻谷交相辉映,蔚蓝的天空晕染成金黄色,为这炽热的土地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高峰村,因山高林密、群峰竞秀而得名,村内溪流纵横交错,从而造就了村内久旱不断流、天热田渠冷的“怪象”,依山而建的冷水梯田让高峰村旧时就有甘棠“小粮仓”的美誉。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乡村振兴工作队在2022年大力发展特色水稻种植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工作队帮群众插秧
品牌引领,坚持好山好水出好米
据老人们回忆,高峰村自古以种水稻而闻名遐迩,上世纪70年代,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内大兴水利,修建山塘水库帮助高峰村及其附近村庄继续做大做强“米”字号。人勤地肥水好,这里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口感甚佳。驻村工作队在后盾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品质第一、创新强农”这个核心,多次主动与怀化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靖州县农业农村局、县粮油站进行咨询、沟通,在开展充分论证后,决定在村内大规模种植2017年在我省优质稻新品种评选中被评为唯一的一等优质稻品种——农香42,因其香味浓郁、细腻柔滑、出米率高,曾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鉴金奖品种。以良种为良机,驻村工作队顺势而为,以地域文化为背景,以“靖甘高”为名,注册品牌商标,购买专用包装袋和真空打包机,坚持引领稻米产业标准化生产经营,真正打响“高峰大米”这一品牌。用“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种植历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田园风光,唤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让高峰香米成为人们对乡村情感的催化剂,让难以忘怀的乡愁得以安放。
组织创新,坚持用心用力出好米
打出聚才、培源、拓路“组合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组织建设。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执党建引领之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方针,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集体治理、大户管理”的路子,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把村里的耕地、能人、基建等都调动起来、统一指挥,结束了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即“一套班子、一村耕地、一个品牌”,同时,吸纳村内各类劳动力30人左右,参与到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中来,又以护航水稻发展添置相关设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目的,在组织的召唤下,在乡村振兴新“稻”路上,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把脉稻米态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让“乡”米变成“香”米,为集体增收,为农业增效。
科技赋能,坚持实干实效出好米
如何做到既要保留传统精耕细作的纯朴,又要满足现代化快节奏高标准的工作效率,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为水稻种植插上了手工和机械的翅膀,在播种前就对稻田进行环境监测、土壤检测、无害除虫,为保证水稻的优质、生态、安全。工作队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巡田,动态观测水稻生长态势,监测有无病虫害情况,预测天气等影响水稻生长的各种外在因素,另外,邀请市派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线上指导、田间指导等方式,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种植和管理,多措并举,力争实现水稻种植保产创优,从9月9日开始,高峰村种植的农香42水稻正式开始收割,预计产米量至少10万斤,接下来将进行优选后统一真空包装,进入大规模销售状态。待到国庆时节,“靖甘高”香米将会走入千家万户,新米飘香,饱含手工劳作的阳光美味,在机器穿梭下,为消费者舌尖奉上与众不同的淡雅禾香。
传承农耕文化,致力乡村振兴。在各级部门的正确带领下,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鼎力支持下,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探索下,通过品牌打造,将农民、土地、种植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民获利、村集体增收、消费者满意,“一粒米”长出产业振兴新希望,为乡村振兴铺上新“稻”路。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9/30/139639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安化县:同圆“振兴梦” 共筑“幸福家”
- >>下一篇: 益阳市资阳区合兴村驻村工作队:合心合力促合兴全心全意助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