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时评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勤廉风采 > 正文

从榜样身上读懂勤俭黄大发:“抠门”的修渠人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黔北深山间蜿蜒盘旋。这就是“大发渠”,修建的领头人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支部书记——黄大发。

  一条生命渠,黄大发带领村民用36年时间来完成,他被当地群众称作“当代愚公”,获得了“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提起黄大发,草王坝村的村民们会说:“黄大发,抠啊,真是抠得很!”

  

  黄大发的旧外套(况维 摄)

  黄大发有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灰色外套,在草王坝村,人们还能看到他时不时穿着这件衣服给客人讲述修渠的故事。外孙况维说,这件衣服外公穿了很多年了,因为它,自己还挨过一顿批评。

  去年4月,况维在帮黄大发清理房屋时,发现一件灰色外套已经很旧了,想拿去扔了,结果刚到门口就被黄大发堵了回来,“衣服没破还能穿,丢了怪可惜的。”“破是没破,已经很旧了,哪个还穿哦?”况维的话刚说完,黄大发就不乐意了,严肃批评了他,“我们农村有句话叫笑脏不笑穷,只要穿着干净得体,哪个会说你?好好的衣服拿去扔了,你真是个败家子。”

  这不是况维第一次因为浪费挨批评。2018年,况维做饭时,不小心将一碗米打翻在地,就在他准备扫了倒掉时,黄大发制止了他。接着,黄大发找来筛子,将米一遍一遍的筛干净,边筛边对况维说:“你们这些娃儿是没苦过,以前穷,一顿分成几顿吃,现在虽然不愁吃穿了,但是也不能忘记苦日子,你再这样糟蹋粮食,我就给你几扫帚。”

  因为黄大发的“抠门”,老伴徐开美也被他斥责过。“他当村支书几十年,除了墙壁上贴满了的奖状,没有沾上一丁点儿好处。”徐开美说。修渠那几年,车子拉来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样高,车厢里洒落一丁点,黄大发都要清扫入库。有一次徐开美扫了多半碗水泥,想着补补家里破损的灶台和水缸,黄大发一把拦住。“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对母亲急吼。”二儿子黄彬权说。事后,黄大发从邻居家借了一点石灰,才把漏了的水缸补上。

  “那些年买炸药水泥,过他手的钱就是二十来万,硬是没出一分差错。”说起往事,村里的老会计杨春记忆犹新,修渠时黄大发三天两头往镇财政所跑,饿了舍不得买一碗粉,就拿一块泡粑充饥,有时还向餐馆老板要一碗免费汤喝,住的是最便宜的3元旅社。一次到县城南白镇,黄大发穿了一双解放鞋,脚趾都露了出来,一位工厂老板看见非常感动,递上20元钱嘱咐他买双新鞋穿上,但最后新鞋没舍得买,这20元被黄大发用到了修渠上。

  

  危房改造前黄大发的家(图片来源:央广网)

  黄大发一直都在想着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他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如同清澈的渠水,勤俭朴素。2018年3月以前,黄大发一家住的房子还是典型的黔北山村民居,因为时间过久,梁柱已有些歪斜。2017年,村里开始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平正乡乡长田明友透露,危房改造分了好几批,每一次名额下来,黄大发都会要求让给别人,自己再等等,一等就是最后一拨。

  2018年,黄大发旧居被征用作为文物进行保护,他们一家才搬了出来,在旧居后面新建了房屋。屋外老两口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内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电器。如今,老两口靠务农养猪为生,一家人依旧生活得很朴素。

  

  黄大发和老伴徐开美在新居(况维 摄)

  曾经有人问黄大发:“老支书,你现在出名了,家庭条件好了,家里生活怎么还是这样?没想过借着名气挣点钱吗?”黄大发回答:“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农活首先是不能丢的,我家里的几亩地我和我老伴打理得很好,至于钱嘛,够用就好,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0-08/27/content_8077437.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