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健全“四项机制” 破解流动党员“四大难题”
发布时间:2024-09-10 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凸显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茶陵县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完善“四项机制”,有力破解流动党员“信息掌握难、组织关怀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有‘爱’亦有为”。
健全流动党员沟通联络机制。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开展全覆盖摸底排查。做到流动党员数量清、党员基本状况清、流出地情况清、进入时间清、联系方式清、组织生活清“六个清楚”。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子系统,将流动党员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实时录入,确保流动党员信息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明确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村(社区)党组织抓总、党组织书记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建立“一对一”“一对N”联系制度,凡是有流动党员的支部,要求支委成员按照分工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负责定期与其联系,了解其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确保流动党员由“专人”联系,让党员“流而有家”。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68名支委成员与1839名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
健全流动党员学习培训机制。实施“约时培训”。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返乡过节的契机,提前做好流动党员学习培训的计划。组织流动党员开展聆听一堂专题党课、观看一部党员教育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举办一次技能培训等活动,与其他党员同步学习、同步参加组织生活,助力流动党员“充电赋能”。同时广泛征求他们对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实施“补课教育”。对未返乡的流动党员,各基层党组织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开设流动党员网上补课,及时推送政治理论、党内法规、时政要闻等相关学习内容。定期给习惯纸质版阅读学习的流动党员邮寄学习资料,结合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累计邮寄书籍资料2000余人次,为流动党员“充电补钙”。同时推行支委成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学习”,“一对一”促学、“点对点”帮学,打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员“流而有学”。
健全流动党员关怀帮扶机制。为流动党员“安家”。本着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从业相对稳定的地方建立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深圳、广州、东莞、长沙、惠州等地先后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使流动党员“外出千里有党管,风筝高飞不断线”。让流动党员“安心”。在“七一”、元旦春节、流动党员及其家属有重大事件等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流动党员的家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问候,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未返乡的流动党员,积极帮助留守老幼妇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好流动党员的坚强后盾。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务工信息、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便捷服务,用暖心行动解决流动党员后顾之忧,确保党员“流而有爱”。据统计: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共慰问走访流动党员及其家庭3000余次。
健全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为他乡繁荣作贡献。鼓励流动党员亮身份,积极响应流入地党组织的号召,主动参与基层治理、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家乡崛起当先锋。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为载体,鼓励流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发挥和依托流动党员人脉、资金等优势资源,吸引技术、资金、人才回流,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鼓励培养优秀人才回村任职、返乡创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确保党员“流而有为”。近几年,全县已有20多名流动党员主动回乡创办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帮助本县1500多人实现就业。流动党员共为家乡建设捐资600多万元,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学生100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9/05/146051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绥宁县:坚持“五链联动” 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 >>下一篇: 新田县:“两微两小”巧结合 激活机关党员教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