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望闻问切”塑强乡村振兴的“气血筋骨”
发布时间:2024-12-26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乡村美则国家美,乡村兴则国家兴。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始终扮演好“老中医”的角色,坚持问题导向,把准农村症结、农民需求,善用“望闻问切”综合施治,塑强乡村振兴的“气血筋骨”。
在“行路问路,行船问舵”中“望”村情村貌,“把诊问脉”,涵养“和美风气”。村情村貌是一个乡村的“门面”,能直接反映乡村的人文生态和村民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村情村貌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一杆标尺”。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出院子、迈开步子、沉下身子,用好调查研究“听诊器”,对乡村人员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体检”,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中摸排出阻碍乡村振兴进程的“顽疾沉疴”,精准发力直击“病灶”,尤其要关注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把大病化小病、小病化没病,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营造更有温度的乡村环境。
在“履田问苦,躬身问难”中“闻”民之所忧,“对症下药”,活络“为民之血”。“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乡村振兴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出关键的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解决问题。“知屋漏者在余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草帽书记”杨善洲、“大山女儿”黄文秀、“为民樵夫”廖俊波,多去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百姓炕头坐一坐、多用农家土话聊一聊,要看得见群众“紧皱的眉头”、听得见群众“紧迫的呼声”,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视作头等大事,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不拘一格,广纳百川”中“问”奇人巧计,“靶向施策”,塑强“人才筋脉”。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构建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田野的呼唤。要健全建强“引用留育”全链条,不断激活乡土人才整体效能。聚焦“引得来”,向外广撒“英雄帖”,招引高素质优秀人才,向内挖掘“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土人才;聚焦“用得活”,着力破除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因素制约,因人制宜,向农业农村、技艺技能、文化传承和乡村治理各领域板块输送对口人才;聚焦“留得下”,健全人才服务和保障机制,统筹区域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实现精准保障;聚焦“育得强”,构建镇街按需制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主办、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乡土人才”培养体系。
在“执本驭末,纲举目张”中“切”振兴要点,“长期养治”,锻硬“产业骨骼”。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必须长期坚持产业发展道路,找准“发力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可靠产业,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提升农业产值,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寻求“突破点”,关注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特色,深度挖掘现有资源,做精做强乡土特色产业;抓实“落脚点”,紧抓特色产业赋能“主引擎”,推进农业品牌培育,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售后”全产业链,走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
(作者系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组织委员)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4515.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七一时评|年终总结需在“点”上凿深井
- >>下一篇: 七一时评|纪律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