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22-07-06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中国风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含理论本身的创新与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新观点和新思想,将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发挥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力。实践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属性,一切社会历史存在物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在分析和认识理论时,不仅要探讨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也要研究理论是否能够改变人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以中国问题为中心,要求在理论上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做出阐释和回应,即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的一套科学指导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或战略布局。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全面领导等论断,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发展观等解决现实困境与挑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创新。
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传统结合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意蕴的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这一过程也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同时在兼容并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韵味的中国气派。当下,我们在看待马克思主义时,要反对教条主义,要用发展的眼光。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首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对其加以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合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内容,历经实践的考验,因而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超越。与此同时,也正是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推动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的重塑提供了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在世界事务处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这一视野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正是基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才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相结合。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付出极大努力和一定牺牲的情况下选择出符合人民意愿的,具有光明前景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次新的飞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着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等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道路,坚定理想与信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并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凝神静气,形成发展合力,才能更好地为中国梦的实现筑牢根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传统文化和中国道路不断融合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内容更具中国特色,因而也更便于指导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遵循的最大实际就是“中国”,而中国化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祖国大地上发挥指导价值的重要前提。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0706/7094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用好挂图作战这个工作方法
- >>下一篇: 干部教育培训不能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