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平居有思 多元共融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4-12-20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充分发挥党建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治理中,探索“支部带村、产业兴村、民主管村、乡贤助村、生态美村”“五村共治”模式,多元融合,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模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努力开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支部带村,带出发展“振兴路”
加强党支部建设注入“新活力”。坚持把村级党支部队伍建设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首要任务来抓。加强村“两委”干部的选拔和管理,从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众中找到责任感强、服务意识好的人才,纳入村干部队伍。全面摸排优秀年轻党员、优秀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情况,积极向村党组织推荐政治素质良好、工作能力突出、作风优良、深受群众支持的人才作为后备干部人选。目前储备2名后备干部,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结对帮带在村里跟岗锻炼。将发展新党员作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村情制定提升农村发展党员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在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严格培养过程,规范发展程序,为基层党建强大力量、增添活力。
强化队伍管理激发“源动力”。打造能力强作风硬的班子队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制定《平元村干部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干部进行测评和民主评议,并纳入年度总体考核,有效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实施党员日常管理。围绕党员基本情况、党费收缴、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奖惩情况、关怀帮扶等八方面纪实管理,作为党员日常考核的依据,推动党员作用发挥,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将每月21日确定为党员活动日,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和内容,通过组建“党员学习交流群”、开展“党员标兵”评选、组织党员义务劳动等方式,教育引导全村党员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时时处处当先锋、作表率。
“兵支书”示范带动形成“新合力”。兵支书肖正强将“兵作风”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发动村里老兵成立一支“老兵突击队”,开展政策宣传、产业发展、矛盾化解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复退军人听党指挥、作风过硬的优势,破解村级治理各项难题。并推荐1名复退军人到昊禹米业担任“兵经理”,成功带领企业发展1600亩无公害大米基地。同时,让年轻党员、退役军人与村里的老党员、流动党员、贫困户等“结对子”,明确送学上门、政策讲解、事务代办等具体任务,从中发现“好苗子”,作为致富带头人、村干部后备人选等进行重点培养。
产业兴村,兴出致富“源头水”
以村级合作社试水。针对平元村村集体家底薄弱,产业不成规模的问题,村支书肖正强带头积极到外地学习借鉴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结合平元环境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确定了花椒、蔬菜、黑水虻为特色主导产业,在合作社先行试水。平元村级合作社流转200亩连片土地发展传统种植,从选择种植品种,技术、市场,村干部亲自上手蹚路,稳打稳扎,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略有结余,其间还修通了第一条村级产业大道,为引进苗圃基地、冬瓜种植基地打下了基础。
以能人大户带动。把挖掘致富能手推动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鼓励草根创业、大众参与创业、能人做强产业,培育平元村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生菜大王”朱胜成流转土地300余亩,自建大棚120个,形成了育苗、栽种、包装、销售成熟的生产链条,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常年用工1万人次以上。通过无偿为群众提供菜苗、种植技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蔬菜种植。
以退役军人领办。发挥兵优势,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契机,盘活原扶贫闲置资产,肖正强与10余名退役军人创业,加盟兵哥送菜食品公司,并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资源整合。引进环保生物科技集团,公司由6名退役军人领办,实施黑水虻养殖及有机废气物处理循环利用,年产值约2000万元,村集体通过厂房入股分红、大棚出租每年增收26万元,同时发展大红袍花椒种植500亩,将黑水虻烘干后废弃残渣作为肥料,用于花椒种植,每年可节约生产用肥成本约30万元。花椒种植、黑水虻养殖可带动就业150余人次。
以村企示范推动。辖区龙头企业昊禹米业,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培育优质大米品牌。同时,规划建设现代化智慧农业产业园昊禹·稻花乡里田园综合体,发展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昊禹·稻花乡里田园综合体已正式对外运营,平日游客量在1000至2000人次,周末游客量在5000至6000人次,直接带动就业15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并承办第四届平坝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网络直播、研学活动等,带动衍生出小吃街、农家乐等新业态,为周边群众致富拓宽了思路。
民主管村,管出和谐“风向标”
推行“群众议事”制度。依托肖正强代表工作室,每周二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等在一起议事,听取收集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为村谋划发展措施,一些热心公益的群众、爱挑刺的群众成为乡村发展见证者、监督者,拉近了干群距离。用好村级宣传栏和村干部宣讲等形式,宣传展示身边榜样、先进典型事迹,发挥基层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践行文明风尚。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全程参与解决村级事务和重大事项作用,协商解决村级事务,解决邻里纠纷,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推进“法治乡村”工程。坚持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把联户长、离任村干部等培养为法律宣讲员,聘请法律顾问,完善法制宣传服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构建“1村1警+1支民兵志愿服务队”服务机制,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推进“数字党建”工程。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建立信息数据融通、资源共享的数字平台,涵盖政策理论学习、文明评比、群众建言监督、产业振兴等内容。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在村内路口、居民家门口、村产业基地内推进视频监控建设,这些摄像头全部接入平元村数字乡村平台大屏幕,村管理员在村委办公室可以实时对公共区域卫生及安全进行监控,实时了解社会治安等情况,进一步提高村“两委”对风险隐患的智能感知、科学预警和精准处置的能力。
推进“文化德治”工程。立足于传统村落建设,挖掘飞虎山史前文化、农耕文化,让文化浸润乡村,为发展铸魂。借鉴“塘约经验”,村“两委”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推行村民“红黑榜”管理。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通过组织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清廉乡村”“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重点整治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联合农村党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带头清扫垃圾,制定“门前三包”制度,引导村民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乡风文明在平元村生根发芽。
乡贤助村,助出发展“新动能”
深挖本土能人,以乡贤文化孕育文明乡风,力争全面激活新乡贤资源、汇聚新乡贤智慧、凝聚新乡贤力量,共促乡村振兴。如蔬菜大王朱胜成、陶艺匠人黄简松等人才,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由平元村19名爱心人士发起成立拥军助学会,去年有16名高考学子、新兵获得资助,让读书学习、拥军爱国正气在村里蔚然成风,提升青年人才归属感,吸引他们毕业后、退伍后返乡发展,为村子的未来发展埋下根基。成立老年协会,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发挥老年人在反映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互帮互助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同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引领群众开展自治。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组建矛盾调解、环境治理、文体活动等专业自治组织,组织好村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生态美村,美出群众“新乡愁”
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村庄整体风貌,融入文化元素、突出乡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打造宜居乡村新风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巩固村庄整治建设成果,修建大元关晒谷场1000平方米,解决村民多年来丰收时节晒谷难问题;完善基础设施修建8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1所;安装路灯100盏,不断提升平元村生活环境质量。发挥老兵突击队、老年协会成员、农村党员等力量,在村里带头清扫垃圾,并制定“门前三包”制度,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日常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日常保洁实行网格化管理,村干部包片进行监督管理,保洁员分区域进行日常保洁,每月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对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开展义务劳动,改善村容村貌。
信息来源:安顺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陈崇颖
二审:赵莲莲
三审:周国齐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zzjs/jcdj/20241216/20241216_0626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毕节市七星关区洪山街道:创新基层治理,焕发社区新活力
- >>下一篇: 江门: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