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大力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深度挖掘——赓续红色血脉 精心打造品牌
发布时间:2024-12-20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 张雯 摄
以村口的红军广场为起点,穿过红军过楼、红军街,一路看红色标语、听红色故事、喝瓢甘甜的红军井水……近日,记者一行走进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三百户村,感受这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的独特魅力,记录这里令人欣喜和振奋的变迁。
学习红色历史 追寻光辉足迹
曲靖是云南省最大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期间,分别于1935年、1936年两次经过曲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曲靖留下了光辉足迹。在途经云南的过程中,红军在曲靖境内扩红人数最多、行程里程最长、停留时间最久。曲靖现有革命遗址92处,伟大的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深深浸润着这块红色沃土。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先后两次经过曲靖市的富源、沾益、宣威、曲靖、马龙、会泽等县,停留及过境时间约30天,行程2000多公里,在白龙山、车心口和沾益白水、曲靖关下村以及宣威虎头山等进行过大小战斗数十次,先后包围佯攻沾益、曲靖县城,攻克马龙、宣威、会泽县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富源营上发布《关于消灭沾益曲靖白水之敌的指示》,在西山三元宫召开重要会议,作出抢渡金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形成《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等电文。
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打土豪、分浮财、开仓济贫,纪律严明,各族青年2000余人踊跃参加红军。红军长征过曲靖的革命斗争实践,为中共曲靖地方史增添了光辉一页。红军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人民利益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思想,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曲靖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精神力量
三元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革命遗址,1935年4月27日红军长征过曲靖时,在关下村缴获龙云送给薛岳的云南军事地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此宿营并召开会议决定抢渡金沙江。
“红色文化是三百户村最重要的文化名片和靓丽底色,我们称这里为曲靖‘红色文化第一村’。为什么是‘第一村’?因为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有曲靖籍的第一名党员金耀曾、曲靖籍的第一名女党员伏瑞贞、曲靖唯一的女红军叶琳……可以说三百户村的历史,见证了不同时期曲靖人民革命斗争历程。”讲解员介绍,“每年都会有数万人走进三元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曲靖市各单位和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基地汲取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重温红色历史,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增强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近期,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2024级在职研究生社会管理专业曲靖教学班70名学员来到三百户村,开展“重温红色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边聆听边学习,学员纷纷表示,要时刻铭记光荣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和学习实践中砥砺前行。
挖掘经济增量 谋划乡村振兴
近年来,三百户村以红色历史为依托,把游客流量转换为经济增量,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
“在乡村振兴中,三百户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抓基础、兴产业、解民困,推动老村旧貌换新颜。”三宝街道五联社区党总支书记汤倩介绍。近年来,当地盘活利用老村内闲置的167间16700平方米的老旧房屋,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军屯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曲靖红色文化第一村”。
2022年,五联社区党总支充分调动和发挥三百户村群众积极性,对老村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村集体按照市场价格对老村内所有闲置房屋统一流转使用20年,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军屯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对闲置房屋进行装修装饰,发展乡村旅居产业。
汤倩介绍,通过打造“曲靖红色文化第一村”,为三百户村带来了财产性收入、服务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资产分红收入和带动性收入等“五大收入”。当地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同时,三百户村的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不足1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50万元。今后,五联社区三百户村将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军屯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进“曲靖红色文化第一村”建设。
记者 博达 张雯 殷洁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2/18/4661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迪庆州:推进工作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 >>下一篇: 个旧市“四点八”举措促“家门口”就业